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全面系统的研究了《左传》叙战语篇。本文认为语篇底层结构是现实事件和语篇表层联系起来的中间层。实现出来的语篇并不和事件的世界发生关系,而是和对原事件的叙述发生联系。通过语篇读者看到的是叙述事件,而不是原事件。因此本文对《左传》叙战语篇结构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底层结构要素在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全文共分8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缘起、研究思路、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现状。对国外语篇语言学、国内语篇语言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近年来《左传》修辞学、叙事学、词汇、语法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第三章《左传》叙战语篇界定及其分类。首先将《左传》叙战语篇定义为能完整叙述一个战争事件,大于等于一个句子的语言单位。其主题意义相对完整,一脉相承,结构有序,功能相对独立,依赖于语境能完成一种可识辨的交际功能。语言单位可以长至十几个自然段落,也可短至一个自然段。然后通过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标准,确定了《左传》520个叙战语篇。并且根据语篇客观记事和虚构记事的特点,将语篇进一步分为三类。同时从先秦思维特征和《左传》的史书功能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左传》的文化语境。第四章《左传》叙战语篇结构分析。通过将《左传》与其它文献对比,发现同一战争事件在不同文献中记叙内容并不相同,这是因为不同的交际目的会产生不同的语篇结构模式。语篇结构是指语篇中结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叙战语篇的底层结构由“事件”与“评论”两个部分构成。“事件”包括核心事件、后续事件等类型。核心事件中包括背景、原因、经过、结果等下位要素。在对所有叙战语篇进行详尽标注、分析后,总结出168篇纯事件、175篇简单事件、177篇复杂事件的底层结构。进而归纳出叙战语篇常用结构图式为:“情节”、“背景+情节”、“情节+评论”、“背景+情节+评论”,并探讨了要素间的意义关系。第五章“事件”要素的表达方式。底层结构决定了讲述战争的方式,同时底层结构也要受制于语言叙述的线性特点。因而本章分析了“事件”各个要素:背景、原因、经过、结果的表达形式。背景和原因的表达方式可分为“直陈”和“对话”两种形式。结果的表达方式,可分为“直陈”、“直陈+对话”、“对话”三种。经过的表达方式除了“直陈”外,还有“谋划”、“劝谏”、“外交辞令”等对话形式。并且语篇结构通常反映语篇所描述事件的步骤和程序,但为了突出交际目的,更好地体现叙事意图,作者也可以重新设计叙述的顺序。《左传》叙战语篇中要素的排列方式主要为顺叙、倒叙、插叙等。最后探讨了事件的衔接方式。第六章“评论”的表达形式。语篇中评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事件内人物言论进行评论。另一种有鲜明的形式标记,借助“君子曰”等形式,对事件进行评价。本章重点研究第二种。因此先梳理出叙战语篇中37处“君子曰”,并对“君子曰”的词、句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君子曰”的常用词汇及其语篇功能,四种句类的出现频率及言语功能,并探讨了“评论”的劝说本质和劝说策略。第七章叙战语篇的生成机制。本章主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叙战语篇的生成机制。分析机制生成的三要素:主体、环境、话语形式。话语意义是围绕交际意图的认知建构。在建构的过程中,听、说双方都要经历两个相同的认知加工过程:认知假设的形成过程和选择决定的过程。话语意义是在主体的这种认知加工的过程中建构出来的。第八章结语。总结本论文基本结论,说明未论及的问题,指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