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长期慢性的高血糖会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微血管损害。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致死率居第二位,在糖尿病的总死因中,脑卒中约占10%。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脑卒中导致死亡的患者中,糖尿病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倍以上。因此,糖尿病性脑梗死兼具糖尿病及脑梗死的特点,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对于其防治的研究意义重大。糖尿病性脑梗死防治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血糖,使糖尿病患者长期保持血糖达标是减少糖尿病脑梗死并发症的主要手段。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lc, GHbAlc)是血液中葡萄糖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非酶缩合的产物,是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能较准确的反应患者最近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血糖临时变动及急性改变影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中。本研究旨在探索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从而研究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病因、预后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1例,除去心源性脑栓塞、其他原因及不明原因脑梗死,选定满足入选标准的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69例,并测定每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性脑梗死组(93例)和不伴糖尿病的脑梗死组(176例)。将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按入院时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又分为三亚组:轻型组HbA1c<6.5(36例)、中型组6.5≤HbA1c≤ 9.0(32例)、重型HbA1c>9.0(25例)。在入院时和治疗30天后分别测定NIHSS评分,依据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对其总有效率结果进行分析。根据TOAST卒中病因分型,将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及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分别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及小动脉闭塞性,对其所占比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与不伴糖尿病的脑梗死组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除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P<0.001)及纤维蛋白原(P<0.05)指标上有统计学差异外,在年龄、性别比、血压、血脂、D-二聚体、BMI、吸烟史、冠心病及脑卒中病史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总有效率(70.97%)劣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8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在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中,糖化血红蛋白轻、中、重三亚组的疗效差异明显。轻型组总有效率(88.89%)优于中型组(71.88%)(P<0.001)和重型组(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型组总有效率优于重型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脑梗死组小动脉闭塞型(68.82%)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57.39%)相比,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病因分型中,小动脉闭塞性相对更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证实糖化血红蛋白可以预测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评估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无糖尿病病史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倾向,并能够及早干预。同时通过研究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糖尿病对小动脉的危害重于大动脉,危害性比较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