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理财的最终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公司财务政策是践行公司财务目标的具体化了的行动方针。融资作为公司财务的组成内容之一,常常通过融资规模与融资方式的变化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和公司未来承担的资本成本,最终影响股东财富的实现程度。作为资本运动的起点,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企业投资顺利进行;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规模化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之一,适度的规模经济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提升行业竞争力。融资方式的选择不仅决定了公司控制权的归属,也是公司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最佳的资本结构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的组合。企业采取何种融资方式,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融资成本,即个别资本成本的高低。随着融资规模的增大,融资的资本成本呈边际递增趋势。只有以资本成本为基础确定公司的融资规模与融资方式,才能降低公司融资的总成本,实现融资行为的合理化。本文从公司融资行为的资本成本敏感性出发,通过判断融资行为对资本成本是否敏感来衡量公司的融资行为是否有利于公司股东财富的实现。理论上认为,融资行为对资本成本敏感的公司,其股东财富要高于非敏感的公司;在这样的公司内,股东财富随着公司融资行为的变化更显著。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选择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1年度的数据,从行业的角度分析了不同行业融资行为与资本成本的差异,并对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融资行为与资本成本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发现行业间的融资规模变化不具有显著差异,融资方式选择却存在明显的差异;行业间的资本成本则存在显著差异;行业内的融资规模变化、融资方式选择存在一定差异而资本成本却比较相似。然后,本文对不同行业的融资行为与其资本成本进行了相关性验证,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不同行业融资规模的变化基本以资本成本的变化为依据,大部分行业债务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到债务资本成本变化的影响,而股权融资方式的选择则基本与股权资本成本的变化无关。再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敏感类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高于非敏感行业;随着融资规模的增加,敏感类行业股东财富的下降幅度要快于非敏感行业;随着负债的增加,敏感类行业股东财富的增长速度也要快于非敏感行业。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公司融资行为资本成本敏感性的一些建议,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