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胸腺癌是胸腺上皮源性肿瘤的一种,具有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临床罕见等特点。胸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隐匿性,一经诊断常常处于晚期或局部晚期。临床上对于局部晚期(Masaoka-Koga分期Ⅲ-Ⅳa期)胸腺癌的处理方式存在争议。由于发病率低,目前国内外关于胸腺癌生存的相关研究仍以单中心的小样本回顾性研究为主。本研究通过对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局部晚期胸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及长期随访,探讨影响晚期胸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旨在进一步探讨晚期胸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胸腺癌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胸腺癌手术,且具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及准确的分期。通过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肿瘤直径、病理恶性水平、TNM分期及Masaoka-Koga分期、放疗、化疗、术前新辅助治疗及手术性质、手术入路等。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时间(OS,overall survival)。总生存时间定义为手术后至患者死亡或随访截止的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的分析,在部分分析中使用了1:1倾向性得分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数据采用了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对比。使用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计40例Ⅲ-Ⅳa期胸腺癌术后患者纳入分析,本研究的失访率为5%(2/40)。中位随访时间46月(14-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15月。3年生存率为71.6(95%CI57.3-85.9%),5年OS为67.6%(95%CI 52.1-8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水平(≥240/<240 IU/L,P=0.009)、肿瘤直径(≥6/<6cm,P=0.031)、病理恶性程度(低度恶性/高度恶性,P=0.003)、T分期/TNM分期/Masaoka分期(T3/T4,Ⅲ期/Ⅳ期,P=0.006)、是否放疗(是/否,P=0.011)、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是/否,P=0.031)、手术入路(胸腔镜手术/胸骨正中入路,P=0.009)、手术性质(R0/非R0,P<0.001)是晚期胸腺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水平(≥240/<240 IU/L,HR=3.521,95%CI 1.820-15.119,P=0.045)、病理恶性程度(高度恶性/低度恶性,HR=0.166,95%CI 0.037-0.737,P=0.018)、Masaoka分期(Ⅲ期/Ⅳ期,HR=4.230,95%CI 1.990-18.072,P=0.032)、手术性质(R0/非R0,HR=3.755,95%CI1.880-16.020,P=0.031)是影响晚期胸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们针对局部晚期胸腺癌术后患者生存的分析显示,Masaoka-Koga分期Ⅲ-Ⅳa期胸腺癌不同亚组患者手术后生存率差异较大。多因素分析显示,更低的血清LDH水平、低度恶性的病理分型、较低的Masaoka-Koga分期、完全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晚期胸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有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较小、术前行新辅助治疗、术后行辅助放疗、胸骨正中入路手术可以提高晚期胸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因此,进一步规范胸腺癌患者的手术指征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有望从根本上进一步改善胸腺癌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