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最严重的骨折之一,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心血管事件与肺部感染是该疾病最常见死亡原因。髓内钉内固定术是现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老年人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储备下降,插入髓内针可能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造成更大影响。因此,本实验探索非扩髓型髓内针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分析其是否为造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实验采用临床前瞻研究,对2015年9月5日至2015年12月5日连续入住陆军总医院骨科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非扩髓型髓内钉内固定术,记录一般资料及入院血液化验结果,入院后第二日、插入髓针前后、术后第二日分别监测老年患者脉搏波3分钟并记录相关波形,术中桡动脉穿刺置管测量血压。术后分析对比前后数据,观察有创无创监测差异性,非扩髓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术后1年随访,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插入非扩髓型髓内针主针前桡动脉置管测量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脉搏波测量高(P<0.05)。插入前,桡动脉与脉搏波收缩压回归方程y=1.5x-45(r2=0.837),舒张压回归方程y=1.2x-40(r2=0.746),插入后收缩压回归方程y=1.2x-36(r2=0.807),舒张压回归方程y=1.2x-18,r2=0.745,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插入主针后,全部患者收缩压平均变化为-6.97±10.35mm Hg(P<0.05),舒张压变化为-2.50(-5.36-0.00)mm Hg(P<0.05),心率变化为-1.78±5.088)4)9)-1(P>0.05),心肌耗氧量平均变化-760.16±1187.97(mm Hg·8)4)9)-1)(P<0.05)。麻醉后、插入髓内针主针前后,入院第二日与术后第二日血管阻力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根据患者是否死亡进行分组,两组一般资料、血液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肌耗氧量、血管阻力及其变化无明显差异。部分患者插入髓内针主针后血管阻力变化显著,入院第二日血管阻力为其危险因素。未发现导致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插入髓内针主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患者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但具有一过性、可恢复的特点,该术式对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对安全。但对于术前RI值较高的患者,选择应慎重。骨科手术中可应用PPG对心血管系统行无创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