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2008年开始于安徽阜阳,以EV71为主要流行株的手足口病暴发,重症和死亡病例显著增加,疫情席卷全国,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内很多学者也第一时间把研究的方向转向手足口病及其重症的危险因素探索。但是有关EV71致手足口病系统的流行特征分析,及对EV71致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估计,已有的文献报告较少。为更有效的开展EV71防控工作,有必要对福建省近年的EV71致手足口病疫情特征进行分析,并估算EV71的既往流行强度,推测其流行的长期趋势。 2、已有的常规的致病性肠道病毒监测,包括APF病例监测和H FMD病例监测。有研究表明,环境标本中肠道病毒的监测,是病原监测的重要补充。为了更好的监测福建省致病的肠道病毒流行株,包括致手足口病的EV71,有必要开展环境肠道病毒监测,并对监测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1、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导出手足口病个案卡后,运用SAS9.3软件建立数据库和有关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阐述EV71致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年度、地区、病情的EV71感染率,估算EV71致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 2、采用RT-PCR法定性检测环境污水中常见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株;采用阴离子膜吸附法对环境污水中肠道病毒进行浓缩收集;采用细胞培养分离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清中和试验和测序法进行毒株鉴定。 结果: 1、福建省2008-2013年共监测到EV71致手足口病7501例,其中重症1169例,占总重症病例的77.62%,死亡74例,占总死亡病例的98.67%;流行趋势与总病例吻合,每年6月份和10月份是流行高峰;各设区市手足口病中EV71感染率不同,其中泉州市、三明市和厦门市分别有94.72%、90.36%和89.83%的重症病例由EV71感染引发,而福州市有32.48%的重症病例由非EV71病毒感染引发;5岁及以下儿童报告病例累计占96.47%,2岁及以下儿童的报告死亡病例累计占94.59%。 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V71感染、<1岁、1~2岁、现住址为乡镇病例、发病后拖延就诊时间是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82、3.01、1.88、1.65、1.11。 3、手足口病确诊病例中,EV71感染比例逐年下降;但是估算的由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年度发病率高低顺序为2012、2010、2011、2013、2009和2008年;感染EV71后,发展成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概率在10.42‰~16.92‰之间波动,无下降趋势。 4、2013年度,环境污水RT-PCR定性检测EV71几乎全年阳性;通过分离培养,鉴定出毒株153株,分15种型别,其中ECHO7占40.74%,PV占22.96%,ECHO6占11.33%。无EV71。 5、EV71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随时间增长,滴度逐渐下降,与ECHO7相比,无差异。在一定温度范围(≤36℃)和pH值条件(3~8)下,24h~48h的病毒滴度变化程度不大。 结论: 虽然确诊病例中EV71的感染率逐年下降,但2008年以来,人群由EV71感染致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应该在2010-2012年;EV71感染手足口病后发展成重症的概率病没有逐年下降;要警惕6月份和10月份年度流行高峰时,可能出现的重症、死亡病例疫情,其中低年龄组、乡镇病例和延迟就诊病例是重点人群。 环境污水监测可应用于EV71等手足口病常见病原体监测,但由于使用细胞系有限、阳性分离物鉴定方法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EV71等肠道病毒A组分离率较低,尚待进一步研究中加以解决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