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自聚焦和电磁孤立子实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啁啾脉冲技术的发展,超短超强激光逐渐在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得到应用。而超短超强激光与稀薄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由于涉及到如“快点火”、X-射线激光和激光尾场加速器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研究。超短超强激光-稀薄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非线性物理现象,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得理解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机制,同时对将来的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开展超短超强激光-稀薄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实验,本文研究了超短超强激光在稀薄等离子体中的自聚焦现象及电磁孤立子现象。  激光自身的散焦特性使得激光无法保持聚焦状态传输足够长的距离,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当激光在等离子体中传输时,有质动力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将使得激光克服散焦形成自聚焦传输。但在超短超强脉冲情形下,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自聚焦机制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开展相关实验,采用阴影成像法研究了超短超强激光与稀薄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自聚焦现象,结果表明,激光功率与临界功率之比是影响自聚焦的关键条件,并得出了相应的自聚焦条件,相对论自聚焦是超短超强激光在稀薄等离子体中的主要自聚焦机制。  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还有一种现象特别值得人们关注,即电磁孤立子现象。电磁孤立子是激光在等离子体中传输时被局域在等离子体内部的孤立电磁波。目前关于电磁孤立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实验中研究很少。电磁孤立子的形成对于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具有很大的影响,这要求人们能从实验中深入得研究孤立子的性质。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单色成像法,观察到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后电磁孤立子现象。我们观测到的后孤立子图像与理论模拟给出的后孤立子特性符合得很好,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了后孤立子的运动,这是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通过同一发次的阴影像及单色成像的对比,我们发现,在孤立子的形成位置激光由聚焦状态转为发散,这告诉我们孤立子的形成吸收了相当部分的激光能量并导致聚光发散,这在实验中也是首次观察到,对研究孤立子的形成对激光在等离子体中传输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其他文献
粲夸克由于其相对较大的质量,因此主要在核-核碰撞的早期由核子-核子之间的硬散射产生,相应地粲粒子携带了在核-核碰撞早期核物质的相关信息。因而研究粲粒子在核-核碰撞中的产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一种消失波引发金属表面的疏密电子振荡的电磁现象,利用该技术制成的传感器能够准确而灵敏地检测出传感器表面纳米级范围内折射率的改变.因而广泛应
随着飞秒以及阿秒激光脉冲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超短脉冲的宽度等基本信息显得尤为必要。尤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应用超短脉冲作为信号脉冲可大大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容量。与此
学位
通信频率资源的日益紧张,分配到各类通信系统的频率间隔越来越密。这要求研制窄带、体积小、带外抑制度高的滤波器等高性能无源器件。波导多工器和具有任意传输零点的广义切比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研究极端条件下(高温度、高密度、高压强)核物质的性质,获取核物质的状态方程。但是由于形成的核物质存在的时间非常短、空间尺度非常小(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