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科技传播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是全球著名的综合性科技普及类杂志,杂志历史悠久,于189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20年。目前,杂志在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拥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等9个国际版本,现已建立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全球科技媒体品牌,具有鲜明的科技传播特色。而在当今我国的科技传播中,存在着“重科学知识的传播,轻视技术传播”的现象,我国的科普杂志办刊水平与国际优秀期刊有较大差距,而这一短板迫切需要弥补,向国际优秀的科技普及类杂志学习借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本论文以1899年至2017年共118年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报道内容为总体对象,分别运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与总结了杂志自1899年创刊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理念与特点;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杂志成为大众综合性科技普及类杂志以来关注的主题、热点、变化趋势与其传播的内容特点;通过案例分析法,对《MIT科技评论》科技榜单、《MIT科技评论》对中国的科技报道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深入理解和把握杂志在科技传播活动中的方针与特色。
  研究发现,《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秉承“建立全球信息和思想交流平台”理念的麻省理工学院校友会办刊阶段、商业化运作转型阶段、互联网时代以建设“全球科技社区”为宗旨的媒介融合出版阶段。
  在传播内容的特点方面,杂志以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核心,继承并沿袭了麻省理工学院对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传统,关注科技政策、科技伦理等STS领域的相关议题。近年来尤其关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并且跨学科、跨领域的特征十分明显。杂志内容兼具专业性、科学性与普及性,其作为科普杂志受到大众喜爱的同时,在学术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杂志在从事科技传播活动中的主要特点还有:传播范围大、形式多样、影响力强。杂志受众以麻省理工学院校友、科技界、商业界高级管理人员为主。麻省理工学院对杂志的支持以及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影响力为杂志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本文对《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科技传播进行的研究,为我国的科技传播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策略:提升科技传播中的文化含量,增强科技报道中的人文理念;整合媒体平台资源,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科技内容服务体系;增强国际合作,提升杂志的国际视野与国际影响力等。
其他文献
词汇知识,包括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它是语言技能发展的基础。已有的词汇知识研究多是采用不同的词汇测试方法来进行,而很少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入手。并且,高中生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群体,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他们掌握词汇知识的情况对教学和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本研究试图从分析文本中的词汇运用着手,研究高三学生的词汇知识掌握情况。它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现高三学生掌握词汇知识的情况,其揭示的信息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基于自我兴趣和需求的不同,开始使用各类APP或者线上门户网站,通过搜索各类信息,分享个人照片、视频、经验等内容,填补其快节奏、碎片化、高压力的现代生活。这些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类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抖音、知乎专栏、小红书等,因其自由、简洁、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用户之间容易形成交互存在的链接的行为。此外,平台内也存
学位
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关乎城市的地位与影响力,是其参与城市竞争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传播技术的飞跃发展,媒介历程进入“新媒体”时代,迎来了“符号的世纪”,城市形象拥有了两类截然不同的传播渠道:诉诸建筑、视觉等空间实体的“实体城市形象”与基于媒体构筑的“虚拟城市形象”。而媒介化的城市拥有与实体城市相同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城镇化纵深发展的时
本研究选取“于欢案”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框架的建构机制问题。本研究选取321篇媒体的新闻报道,通过分析多元行动者在“于欢案”二审宣判前后的框架竞争过程,深入分析媒体新闻文本框架对受众认知事件的影响;根据等距离抽样方法,选取《新京报》和《人民日报》的微博跟帖各350条,对比分析受众框架与这两个主流媒体微博文本中行动者框架的差异性,分析二审宣判前后受众建构框架
学位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是实现“民心相通”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方式。随着民心工程的推进,“一带一路”纪录片应运而生,然而“一带一路”纪录片是否完成了讲述丝路故事、传播丝路文化和弘扬丝路精神的使命,还需要通过它们在跨文化群体中的传播效果的调查才能获得答案。  本论文选取重要的跨文化群体——来华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一带一路”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现状。通过问卷
学位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空限制得以突破,“地球村”成为了现实。与此同时,大众传播事业空前兴盛特别是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文化交融成为趋势,固有文化或地方记忆遭受消解,一些城市原有的“地方感”正逐渐消失,新的城市“地方感”正在被建构。历史与文化记忆对一个地方何其重要,是游子的文化之根,是群体的精神归属。在千城一面和人员频繁流动的时代里,人们对文化的渴望被唤醒,人们在寻找精神安放的家园。在新媒介环境中,人人都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制度不断变革,经济高度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财经报刊也发生着潜移默化但实实在在的变化,泛经济型报刊、行业依托型报刊、新锐财经报刊相继创刊。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读者需求不断“细分”的背景下,财经报刊的发刊词开始适应专业化、更加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现代经济信息需求,展现出不同于以往传统、刻板的发刊词话语模式,在这背后,是财经报刊功能的不断更新、变化,是财经报刊对自我认知和定
学位
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机构和文化基础设施,教育功能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故宫古建筑内,作为故宫的管理机构为故宫发声。近年来,故宫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关键场所,在青少年的教育发展活动中获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青少年受到互联网快速传播的影响,新媒体发出的信息充斥着他们的信息生态环境。在青少年对新媒体依赖愈发加深的情况下,过去故宫博
学位
本研究聚焦于网易云音乐APP中的无酬劳动现象,结合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以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框架为切入点,解构了乌托邦网络遮蔽下的资本进行购买、生产、售卖的阶段,揭露了网易云音乐中的无酬劳工如何被征用、控制乃至进行劳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如何运作吸纳更多新鲜劳动力,获得剩余价值的全景。  在购买阶段,技术与资本合谋加速了网易云音乐征用劳动力和获取生产资料的进程,通过技术搭建起网易云音乐APP的
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重创日本东北部地区,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继切尔诺贝利以来史上第2个达到7级的核泄漏事故。日本对核能的依赖引起了广泛抗议,日本民主党的菅直人、野田佳彦先后在担任首相期间表示,将于未来几十年内减少国家对核能的依赖。但是,历来支持核工业的自民党于2012年12月在选举中获得胜利后,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连任至今,日本又逐渐走上了发展核电的道路。不仅政府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