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独具特色的内容,是中医学整体观的物质基础,是研究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在人体生理功能上帮助运行气血,是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皮毛、筋肉的通路,同时也是病理上传导病邪,治疗上发挥药物性能和感受针石刺激的通路。
经络学说在治疗上的应用主要是“循经取穴”,即每条经脉上的腧穴治疗该经络或脏腑的疾病。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又称为“穴位”。腧穴-经络-脏腑间相互联,使脏腑病症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腧穴,而通过体表腧穴施以针灸等治疗方法,也能通过经络作用于脏腑从而来治疗脏腑的病症。
本论文理论实验研究的开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艾灸机理的研究进展,根据体质艾灸治疗的方法。体质是人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本论文遵循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一种平和八种偏颇的九种体质分法。针对偏颇体质的调理方法有多种多样,本论文重点讨论如何针对八种不同偏颇体质进行相应的穴位艾灸、食疗、古方剂等形神兼养的方法。实验部分利用MP150多导生理信号仪同步检测艾灸穴位时人体皮肤电导、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手十二井穴的知热感度及其相应经络关系,与体质的相关性。以线香点火烘烤两侧井穴或腧穴,测定其对热感的灵敏度,并比较左右的差别,从而分析各经的寒热虚实和左右不平衡的现象,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参考。实验结果显示手十二经脉同名井穴的健康女性的知热感度平均数值整体高于男性,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十二经脉左右同名井穴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少商和商阳的相关性显著、少冲和少泽的相关性显著(P<0.05),中冲和关冲的相关性微弱(P>0.05)。本组实验结果为中医经络理论的肺(少商)与大肠(商阳)相表里,心(少冲)与小肠(少泽)相表里提供了数据上的支持。
第三部分主要查明泗滨砭石的矿物组成特征与砭石良好的红外发射功能间的关系。实验用激光拉曼光谱对砭石样品成份进行研究,证实砭石含有方解石、黄铁矿、石墨和锐钛矿,其中方解石热容最大,使砭石具有良好热辐射性质:石墨有优良的导热和储热性能;黄铁矿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而锐钛矿的红外吸收较强。砭石在摩擦人体时产生大量的超声波,这些物理性质的共同作用使加热后的砭石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调理气血等重要的理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