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绝大多数HIV感染者在缺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情况下,表现为病毒快速复制和CD4+T细胞逐渐减少的疾病进程。然而,存在一小部分HIV感染群体能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即能自发控制病毒复制的精英控制者(elite controllers,ECs)或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实现停药后病毒持久性控制的治疗后控制者(posttreatment cont
【基金项目】
:
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I2M-1-0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19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多数HIV感染者在缺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情况下,表现为病毒快速复制和CD4+T细胞逐渐减少的疾病进程。然而,存在一小部分HIV感染群体能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即能自发控制病毒复制的精英控制者(elite controllers,ECs)或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实现停药后病毒持久性控制的治疗后控制者(posttreatment controllers,PTCs)。ECs 和 PTCs 是阐明 HIV 病毒控制机制和研究HIV缓解或治愈的关键模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s,ICs)通过调控HIV潜伏库的持续存在和T细胞功能影响HIV感染的疾病进展。然而,免疫检查点是否参与ECs和PTCs的形成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利用ECs和PTCs恒河猴模型,通过进展猴与EC猴、停药后反弹猴与PTC猴比较,开展系统地纵向研究,探寻免疫检查点在病毒持久性控制中的作用机制以及HIV精英控制的形成机制,有助于实现长期病毒缓解的HIV新型治疗策略的研发和优化。第一部分免疫检查点表达对强效HIV膜融合抑制剂治疗SHIVSF162P3感染恒河猴实现停药后病毒持久控制的影响HIV潜伏库和宿主免疫应答是影响PTCs形成的两大关键因素,较小的HIV潜伏库和较强的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利于PTCs对病毒的持久控制。免疫检查点分子(ICs)在T细胞上的表达被证明与HIV病毒潜伏及HIV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然而其发挥的免疫学功能是否参与PTCs的形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强效HIV膜融合抑制剂(lipopeptide,LP-98)治疗停药后的SHIVSF162P3-稳定的病毒控制猴(stable virologic control,SVC)和 SHIVSF162P3-稳定的病毒反弹猴(stable virologic rebound,SVR)进行ICs表达及免疫学功能的分析,探究ICs对PTCs形成的影响。我们发现与SVR猴相比,表达TIGIT(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 细胞免疫球蛋白和 ITIM 结构域)和 BTLA(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和T淋巴细胞衰减子)的CD4+T细胞、静息CD4+T细胞和静息中央记忆CD4+T细胞(central memory CD4+T cell,CD4+TCM)频率分别在SVC猴浅表和深部淋巴结中显著性降低,而且,TIGIT在SVC猴外周血和淋巴结的CD8+T细胞上的表达降低诱导了更强的SIV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此外,RNA-Seq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浅表淋巴结单个核细胞(lymph node mononuclear cells,LNMCs)中主要以TIGIT来调控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控制,而深部LNMCs中则以BTLA促进病毒的深潜伏以此形成对病毒的有效控制。第二部分免疫检查点表达对SHIVSF162P3感染恒河猴实现病毒自发控制的影响精英控制者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实现自发HIV控制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机制,其中宿主遗传因素、免疫反应因素和病毒因素与ECs的表型紧密相关,这能为开发HIV功能性治愈疗法提供潜在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分子可通过富集病毒潜伏库并抑制T细胞反应来影响HIV感染疾病进展,但其在ECs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中,我们选取8只黏膜途径感染SHIVSF162P3的恒河猴模型,根据病毒载量将其分为疾病进展组(progressors,PGs)和精英控制组(ECs),对其ICs的表达量、原病毒水平及SIV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进行检测并分析,从而探究ICs是否调控病毒潜伏及T细胞免疫反应来促进ECs体内的病毒控制。我们发现在感染病毒前,EC猴外周血中总ICs+CD4+和CD8+T细胞频率明显低于PG猴。此外,在SHIVSF162P3感染后,与PG猴相比,EC猴外周血表达BTLA的静息CD4+T细胞频率和浅表/深部淋巴结中表达BTLA和TIGIT的静息CD4+T细胞频率均显著降低,且其频率均与原病毒水平呈正相关。EC猴CD8+T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TIGIT并表现出更强的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RNA-Seq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 BTLA 和TIGIT主要通过与免疫调节信号通路相互作用来实现病毒的有效控制。综上,本课题利用PTCs和ECs动物模型模拟了HIV感染控制者,探讨了 ICs在HIV持久性控制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示了 BTLA和TIGIT可能是潜在的HIV治疗靶点,推测联合阻断BTLA和TIGIT有利于减少HIV潜伏库并提高CD8+T细胞免疫反应,有望实现对HIV的持久控制,为提出HIV治疗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费城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philadelphia chromosome-negativ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Ph-MPNs)是一组造血系统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一系或多系髓系成熟血细胞增殖为特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
目的:近年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功能评价如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瞬时无波比(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iFR)等已被证实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但由于冠脉局部侵入性、额外花费、手术时间延长等原因,其临床应用仍受限。冠脉造影功能学评估衍生指标——定量流量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出国门的第一个沿线国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位,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国家。因此,中国主席习近平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早已就中国的“一带一路”所提出的计划和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经济计划这一战略进行了良好的顶层对接。两国领导人就对接的方案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取得了思想上的一致。“光明大道”经济发展计划决策的
目的:研究复方杜仲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及对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1~2020.12期间118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抗风湿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复方杜仲汤辅助治疗,均用药6个月。治疗6个
目的:儿童大动脉炎是儿童最常见的大血管炎症性疾病,是引起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心力衰竭是大动脉炎的核心并发症,亦是大动脉炎致死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究儿童大动脉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起病年龄<18岁、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大动脉炎患者共25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系列含有金刚烷中心单元的新型盘状液晶(DLC),其四个桥头位置用不同数目(1-4)的3,4,5-三(十二烷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部分或完全修饰,并且详细研究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红外光谱(IR),紫外和可见光谱(UV-Vis),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盘状液晶的结构和液晶行
癌症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安全卫生问题,困扰着诸多肿瘤患者,近年来已成为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依旧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肿瘤疫苗作为免疫疗法中最新治疗方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它们能通过一系列干预手段教导免疫系统将肿瘤细胞识别为外来物质,在特异性消除癌细胞的同时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然而,受限于肿瘤抗原的低免疫原性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肿瘤疫苗的临床治疗效果尚未取得显著
研究背景:骨缺损通常可由多种骨科疾病引起,针对骨缺损进行治疗最常见的方式是骨移植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自体和同种异体骨移植物的缺点被逐渐证实,传统的骨移植物已无法满足骨移植手术的巨大需求,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更加理想的新型骨修复生物支架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前人研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β-磷酸三钙(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β-tricalcium phosphate,
[背景]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联合化疗的模式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标准尚未发现有确切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低频血液肿瘤突变负荷(low allele frequency adjusted blood-based tumor mu
实验目的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是由FA基因遗传变异所导致的,一种极易发展为血液系统髓系恶性肿瘤的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既往研究提示,FA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突变积累过程,由于FA病人存在DNA损伤修复障碍,其基因组不稳定性导致高频随机突变是疾病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对FA发病机制、遗传变异积累、恶性克隆优势形成及骨髓衰竭演进规律亟待更深入的研究。克隆性造血(Clonal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