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浸膏粉体是中成药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体的主要形式。通常提取溶剂为水,由于分离工艺以固液分离为主,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精制工艺,因此制备的浸膏的成分较为复杂,浸膏粉体容易吸湿。本课题主要从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特性入手研究,探讨影响中药浸膏粉体吸湿性的共性原因。根据中药浸膏粉体不同的吸湿特性,寻找合适的改性技术改善粉体的吸湿性。研究惰性辅料共同喷雾干燥制备中药浸膏粉体对粉体吸湿性及粉体学特性的影响,建立喷雾干燥薄膜包衣制备改性中药浸膏粉体工艺的合理性评价指标,制定辅料的最佳用量,考察粉体薄膜包衣改善粉体吸湿性的可行性。分别研究51种中药浸膏粉体在三种不同湿度环境条件下的吸湿时间曲线和饱和吸湿量,分析不同中药浸膏粉体间的吸湿性差异,以拟合度、RSS、AIC为评价指标,筛选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动力学模型,为粉体吸湿性提供量化的指标,吸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粉体表面特征与粉体吸湿特性间的相关联系。结果表明,双指数模型能有效的模拟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过程。依据测定的51种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性,按照中药材科属和药用部位,将51种药材归类,并探索中药浸膏粉体吸湿的共性特征。考察甘露醇、乳糖、β-环糊精、糊精、可溶性淀粉、麦芽糊精DE11-14、阿拉伯胶、交聚维酮CL-SF等8种常见辅料对牛膝浸膏粉体吸湿性的影响,发现可溶性淀粉和β-环糊精可以明显降低牛膝的吸湿性、交聚维酮CL-SF可以在粉体吸湿后保持较好的粉体形态。进一步考察混合辅料对牛膝粉体吸湿性及吸湿后形态的影响。测定添加辅料后的吸湿性不同的牛膝粉体的表面特征,探索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吸湿动力学模型参数之间的关联。为研究吸湿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奠定基础。研究薄膜包衣对中药浸膏粉体吸湿性的影响,相同条件下比较共同喷雾干燥与薄膜包衣两种方式对中药浸膏粉体吸湿特性及粉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浸膏粉薄膜包衣后能显著改善粉体的吸湿特性,有效维持粉体的固有形态。然后对包衣辅料的最佳用量进行筛选,以粉体吸湿性、吸湿后形态变化、粉体溶解性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辅料添加量为大于等于3%时,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性,吸湿后粉体可以维持原有形态,并且溶解性基本不受任何影响。对此改性方法的应用进行研究,选择麦冬、熟地、枸杞、土茯苓为模型药物,以吸湿性、吸湿后形态变化、溶解性为指标,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