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使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发生肾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数据和筛选老年患者高危药品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因MRSA感染住院的老年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1、按照随机表将所有患者分为万古霉素组(n=68)和去甲万古霉素组(n=68)。万古霉素组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0.5-1.0 g/次,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组采用去甲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0.8-1.6g/次,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14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细菌清除率等临床疗效指标,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以评价两组的安全性。2、回顾性分析136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两组患者是否发生肾毒性,将万古霉素组分为非急性肾损伤组(NAKI组,n=40)和急性肾损伤组(AKI组,n=28),将去甲万古霉素组分为非急性肾损伤组(NAKI组,n=42)和急性肾损伤组(AKI组,n=26),分别分析万古霉素组和去甲万古霉素组中的NAKI组和AKI组在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合并症、合并用药、用药时间、药物谷浓度和峰浓度等相关因素对肾毒性发生的影响。结果:1万古霉素组与去甲万古霉素组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结果(1)万古霉素组和去甲万古霉素组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年龄分布、平均BMI、住院科室、感染部位、平均住院时间、合并症及合并用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临床疗效基本相当,万古霉素组和去甲万古霉素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5.3%和86.8%(P=0.8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2%和92.6%(P=0.753),临床痊愈率分别为79.4%和82.4%(P=0.663)。(3)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患者死亡;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肾毒性、耳毒性、静脉炎、皮疹等,其中肾毒性为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万古霉素组和去甲万古霉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1.5%和47.1%)和肾毒性的发生率(41.2%和38.2%)均相似(P=0.607,0.726);两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相当(P=0.668)。2肾毒性发生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在万古霉素组和去甲万古霉素组中,肾毒性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感染部位、并发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合并用药(抗生素、降压药、降糖药、抗心绞痛类药物、抗心率失常药物、扩张血管类药物、调节血脂类药物)、药物峰浓度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2)在万古霉素组和去甲万古霉素组中,与肾毒性发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1)年龄:发生肾毒性患者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且年龄对于肾毒性的发生具有明显影响(P=0.004,0.002)。(2)合并症:肾毒性的发生与患者的呼吸衰竭(I/II型)(P=0.049,0.025)和休克(P=0.048,0.025)具有明显相关性。(3)合并用药:肾毒性的发生与合并用利尿剂具有明显相关性(P=0.044,0.007)。(4)用药时间:肾毒性的发生与患者用药时间较长具有明显相关性,两组中给药时间超过10d的患者肾毒性发生率明显升高(P=0.039,0.049)。(5)药物谷浓度和峰浓度:肾毒性的发生与药物谷浓度过高具有明显相关性,两组中谷浓度>20 mg/L的患者肾毒性发生率明显升高(P=0.049,0.044)。结论:1、采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均可以有效清除细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肾毒性;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肾毒性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是治疗MRSA的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2、无论是采用万古霉素还是去甲万古霉素治疗MRSA,肾毒性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感染部位和药物峰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高龄、患者呼吸衰竭和休克等合并症、利尿药的合并用药、用药时间较长以及药物谷浓度过高等具有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