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加根治性手术序贯治疗后肿瘤的临床病理学改变及其对于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0年1月到2010年11月之间131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病例,利用SPESS15.0软件统计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对于预后的影响。结果:(1)本组病例五年累积OS为57.1%,五年累积DFS为48.6%;(2)达pCR(TRG1)病例数为23例(17.6%),其五年累积DFS达95.5%;TRG1-5病例组五年累积DFS和五年累积OS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TRG越高,其预后越差。肿瘤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性对于TRG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反应程度越重,则肿瘤缓解程度和预后越好。而不同pT分期病例组的淋巴结阳性率及复发转移率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本组病例平均淋巴结检出数9.267枚,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9.000个,淋巴结检出数目与TRG相关,TRG分级越高,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病例越多(p=0.028);淋巴结检出数<12枚病例达95例(72.5%),而淋巴结检出数≥12枚病例数仅36例(27.5%),两组病例DFS及OS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预后显著优于后者。(4)单因素分析显示,ypTNM分期、术前临床分期、新辅助治疗前临床分期、BMI、pT分期、ypN分期、TRG、治疗反应、淋巴结数目是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TRG、ypN分期、ypTNM分期、治疗反应程度是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达pCR者预后显著优于部分缓解或无缓解病例;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检出数目会显著减少,淋巴结检出数目与TRG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治疗反应程度越重,肿瘤衰退程度越好,淋巴结检出数目相应减少。新辅助治疗后原发肿瘤达pT0(pCR)的RC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显著降低。TRG、ypTNM分期、ypN分期、治疗反应是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新辅助治疗前分期和术前分期相比,ypTNM分期是预测预后,指导后续治疗的更为合适的分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