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Gastrc cancer,G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也是全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因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基数增加、饮食习惯改变、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胃镜纳入健康体检等因素,每年新诊断的胃癌患者人数逐年增多。当前,手术是治愈胃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术后需对患者进行病理分期。而胃癌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期对胃癌患者的诊疗至关重要,涉及到评价疾病的状态、制定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案、判定预后等。目前多项研究已证实以淋巴结转移数量为依据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American Joint Cancer Committee/Union for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AJCC/UICC)胃癌TNM分期系统中的N分期存在分期迁移现象(Stage migration phenomenon),此外,淋巴结转移比率(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io)可以减少因术者技术差异和淋巴结分拣困难等各种因素导致检出的阳性淋巴结数目增加或减少而导致TNM分期中的pN分期存在迁移的现象。但是有关淋巴结转移比率与胃癌术后的分期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等尚不明确,包括淋巴结转移比率在胃癌根治术后与无进展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体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肿瘤复发的关系等。由于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淋巴清扫范围和手术切除范围等尚存在争议,如是否清扫脾门淋巴结等。所以,此次研究仅针对淋巴结转移比率与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关系展开分析。以探讨在远端胃癌根治术后,不同的pTNM分期情况下淋巴结转移比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准确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及评估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影像及病理确诊为远端胃癌并行远端胃癌根治术(D2或D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40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总体生存期、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复发转移的情况等。随访截至2020年8月1日。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按照最大直径计算)、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侵犯胃壁深度、清扫淋巴结总数、肿瘤是否侵犯血管、转移淋巴结总数、各组清扫淋巴结总数、肿瘤是否侵犯神经、各组转移淋巴结总数、阴性淋巴结总数、pTNM分期、肿瘤周围是否有癌结节、总体生存期。统计各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各组淋巴结转移比率。并计算每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比率。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Spearman秩相关系数(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被加以运用进行分析清扫淋巴结与转移淋巴之间的关系。对于影响预后的因素,单变量分析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rank进行。多变量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淋巴结转移比率最佳临界值按如下计算,设置假定临界值,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等,每次叠加0.05,逐步叠加直到1.00,然后将每一个假定临界值分为两组(一组为大于等于临界值;另外一类为小于临界值)。再运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统计,两组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比较,逐步对每个假定临界值进行统计分析,当出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假设临界值组交界处时,该假设临界值为真正意义上的临界值,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8例患者。其中男性占272例,女性占136例;年龄范围为35-83岁;肿瘤组织呈中高分化的136例,肿瘤组织呈低或未分化的272例;肿瘤平均大小4.55±1.87cm;pT1期48例,pT2期48例,pT3期280例,pT4期32例;肿瘤存在侵犯血管占164例,肿瘤不存在血管侵犯占244例;肿瘤存在神经侵犯占164例,肿瘤不存在神经侵犯占244例;肿瘤周围存在癌结节36例,肿瘤周围不存在癌结节372例;根据pTNM分期,I期60例、Ⅱ期72例、Ⅲ期276例;清扫淋巴结总数范围为12-73枚;转移淋巴结波动范围为0-32枚;淋巴结转移比率范围为0-0.911。通过统计得出,在各组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按照降序排列为N0.6组、N0.3组、N0.5组、N0.4d组、N0.8a组、N0.7组。各组淋巴结转移比率按照降序排列为N0.3组、N0.6组、N0.5组、N0.4d组、N0.8a组、N0.7组、N0.1组、N0.9组、N0.14v组、N0.12a组、N0.11p组。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随着手术根除的淋巴结总数的增加,术后从标本中检获的转移淋巴结总数也逐渐增多,呈正性相关(rs=0.1665;P=0.0001);随着手术根除的阴性淋巴结总数的增多,相对应的淋巴结转移比率值逐渐降低,呈负相关性(rs=-0.002145;P=0.0329);随着手术根除的清扫淋巴结总数的变化,淋巴结转移比率呈无规律改变,表现为无相关性(rs=0.0019;P=0.0605)。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神经侵犯、年龄为非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肿瘤大小、癌结节、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转移淋巴结总数、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比率、肿瘤侵犯胃壁深度、p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胃壁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转移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比率、pTNM分期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淋巴结转移比率最佳临界值,凭借Kaplan-Meier法,在不区分pTNM分期情况下,发现淋巴结转移比率值≥0.15组与淋巴结转移比率值<0.15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当pTNM=Ⅰ期情况下,无法计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淋巴结转移比率临界值;当pTNM=Ⅱ期情况下,淋巴结转移比率值≥0.14组与淋巴结转移比率值<0.14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当pTNM=Ⅲ期情况下,淋巴结转移比率值≥0.10组与淋巴结转移比率值<0.10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
  结论:淋巴结转移比率与远端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在不区分pTNM分期情况下,淋巴结转移比率≥0.15;在pTNM分期为Ⅱ期情况下,且淋巴结转移比率≥0.14;在pTNM分期为Ⅲ期,且淋巴结转移比率≥0.10,提示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比较差。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周围存在癌结节、清扫淋巴结总数、肿瘤侵犯胃壁深度、肿瘤存在血管侵犯、转移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比率、pTNM分期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胃壁深度、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转移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比率、pTNM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对于远端胃癌,N0.3组、N0.6组、N0.5组、N0.4d组、N0.8a组、N0.7组淋巴结比其他组别存在较高的转移比率,手术需特别注意完整清扫。随着手术根除的淋巴结总数的增加,术后从标本中检获的转移淋巴结总数也逐渐增多;随着手术根除的阴性淋巴结总数的增多,相对应的淋巴结转移比率值逐渐降低。表明规范的淋巴结清扫可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检出;而增加手术根除的阴性淋巴结的检出,可降低相对应的淋巴结转移比率。
其他文献
目的:ERCC1、RRM1、TUBB3、TYMS、TOP2A基因已在多种肿瘤中被证明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敏感性)有关,然而它们在乳腺癌化疗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本研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CC1、RRM1、TUBB3、TYMS、TOP2A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对乳腺癌精准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资料,其中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辅助化疗
学位
目的:对于T1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保乳术(Breast-conserving therapy,BCT)和乳房切除术(Mastectomy,ME)是两种可行的手术方式,但这两种术式对此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尚少。并且先前的研究尚未进一步探索手术方式对不同淋巴结分期患者的预后作用。故本研究旨在评估保乳术和乳房切除术对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T
期刊
期刊
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问世后,此项技术就一直是乳腺癌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较准确的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使早期临床腋窝阴性乳腺癌患者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明显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早期临床腋窝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手术方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发展,现今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主要依靠核素法、蓝染法、荧光法等进行前哨淋巴结示
学位
目的: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对于化疗的敏感性,不同分子分型的癌细胞也不尽相同,其中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已经以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作为主要治疗方式,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NAC的敏感性较激素受体阴性者差,出现无效化疗甚至疾病进展失去手术机会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对于局部晚期激
学位
目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是普外科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此时局部肠管水肿、扩张明显,全身情况欠佳。倘若在肠梗阻情况下紧急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如果第一步急诊行造瘘缓解肠梗阻,第二步再择期行肿瘤组织切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仍然较高,故需要选择较好的术前治疗策略,改善患者全身状态,转变紧急手术为择期手术,尽量转开放手术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术,以有效保障手术的安全。近年来,经肛肠梗阻导管与腔内支架开始广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因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已经成为第三大癌症导致死亡的病因,同时也是发生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复发和癌细胞转移。然而,我国的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往往在肿瘤发生转移或并发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时才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肿瘤转移成为除肿瘤发生之外又一个肿瘤发展病程中的重要节点,探究其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且可R0切除的直肠癌患者三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5-2018年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将术前分期为T3-4或TxN1-2且可R0切除的158例患者纳入研究,按是否行新辅助放化疗分为新辅助组和手术组。新辅助组84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mFOLFOX6、XELOX或单药口服,放疗方案采用5000cGy/25F,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后8-1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