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陪审制度对法律与公民情感平衡的重要作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对“善治”的追求体现着对法律与公民情感平衡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司法阶段最集中地表现在了陪审制度上。陪审制度作为公民参与司法权的最直接体现,它所代表的公民情感价值取向和理性判断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法律公平公正的认可。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合理借鉴国内外学者理论,试图从法律伦理的角度,对陪审制度中所体现的法律与公民情感的平衡进行全面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合理建议。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一、总体论述“善治”体现法律与公民情感的平衡。通过解释文中公民情感的具体含义,把握法律与公民情感的辩证关系,最终提出在善治理论下,对追求法律与公民情感平衡的具体办法,并得出陪审制度对于其的重要性。   二、具体阐述陪审制度是法律与公民情感平衡的必要前提。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陪审制度的渊源和特点的介绍,得出陪审制度对法制建设的意义,并深入探讨陪审制度对于实现法律与公民情感平衡的正义价值和理性价值。   三、结合本国实情,总结对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建议。通过对西方陪审员的筛选制度和陪审员权力的评述,结合我国现有的人民陪审员制度特点,提出旨在法律与公民情感平衡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理解叔本华意志主义美学体系的基础上探寻音乐与哲学的深层关系,具体通过音乐的发生、音乐的过程和音乐的意义这三方面来论证音乐与哲学的一致性;本文的研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功能是多方面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正跟随着全球化的步伐面临许多挑战,正是从这个意义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对党员大学生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本文重点论述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的理论来源、核心内容、理论特质及局限性,最后尝试评价其理论地位。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是对伏尔泰的文化史转向、黑格尔思辨哲学思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