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在元话语之上的传统女性主义,本质上仍未跳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冲击下,其所倡导的总体性的概念诸如普遍的自由标准已受到质疑。借助《逃离》,门罗反驳了传统女性倡导的女性能逃离家庭的神话。本文欲透过《逃离》中潜藏的符号链条和隐喻体系,解读小说中碎片化的叙事结构下清晰的个体行为秩序,以彰显《逃离》对个体经验的注重,而非简单地地围绕着女性群体的形象来构建女性言说方式。再通过门罗用无法逃离之“逃离”勾勒出的当代女性的生活本质和终极处境,来反思后现代背景下的两性关系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困惑与追求。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概述了门罗的生活写作经历,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后现代女性主义、符号学、文本细读。接下来的第二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重点解析了门罗如何将符号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以强化小说逃离的主题。根据小说的主题思想,本文将符号的用途归结为三类:1)揭示女性生存困境:2)揭示女性的逃离过程;3)反映逃之不可逃的生存悖论。在分析一系列符号的所指意义的基础上,第三章试图总结概括出小说中由符号构成的隐喻体系,即独立的篇章隐喻和整体意义隐喻。在独立的篇章隐喻中,符号的作用是在碎片化的情节和时间中,建构起行为的秩序时间,以凸显小说逃离与回归的主题和作为一个自然意义层面的单一的女性的生活经验。而基于死亡幻象建立起来的整体意义隐喻,则是阐释了女性无法逃离的原因,即消解了清晰界限的受害者和施害者之间角色的转换,以及女性不可逃离的生存关系,使得女性一方面失去了斗争的目标性,另一方面则失去了斗争的支撑。逃离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回归的女性也依旧处于困境。在最后,本文指出了门罗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困惑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