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高度混合的金融衍生品,它不仅可以作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工具,还是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钟爱的投资品种。可转债兼具债券、股票和期权的特性,通常内嵌包括转换条款、赎回条款、回售条款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等期权条款。在经典可转债定价文献中,一般只考虑转换、赎回和回售这三种可转债内嵌期权条款,而没有详细讨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对可转债价值的影响。从近二十年中国市场发行上市的可转债来看,绝大多数可转债都包含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则也可称之为含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的可转债(Resettable Convertible Bond,以下简称RCB),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主要内容为,若正股价格下跌某一比例,且满足向下修正触发条款等条件时,转股价格将向下修正某一比例,而忽视此条款会造成对RCB内在价值的错误估算。因此,本文拟提出含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的可转债理论模型,定量地估算RCB价值及其内嵌期权价值,特别是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的内在价值,并根据RCB理论定价模型对中国可转债市场进行价值评估,进一步地,根据RCB市场实证结果,构造相应的套利策略和投资策略,挖掘被市场错误定价的投资机会,验证RCB理论定价模型有效性。本文在经典连续时间框架下,并在一些假设条件和限制条件下,分析得出RCB发行人和持有者的最优策略,再详细讨论标的股价路径的所有可能路径,全面分析各种路径可能性下的RCB收益,发现RCB价值可以完全分解成三部分:债券面值、债券券息现值和一些奇异期权价值,进而得出RCB的定价解析式。借助理论定价模型,本文定量地计算了RCB理论价值、内嵌期权价值和各类内嵌期权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当RCB处于虚值状态时,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价值会是RCB总内嵌期权价值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的存在会使得赎回条款触发概率增加但会减小回售条款触发概率,因此能够增加赎回条款价值但会减少回售条款价值。根据本文提供的RCB理论定价模型,利用2010年至2014年底沪深可转债市场可供交易的共36支RCB日度交易数据,并选取合适的实际市场数据估算理论定价模型涉及的参数,运用Python编程计算出RCB市场价格与理论价值之间的定价误差率,评估中国可转债整体市场的价值状态。结果显示,从总体交易日样本来看,RCB价值是被市场平均显著高估的,整体被平均高估程度约为3.41%。并对比分析了普通可转债理论价值模型(仅包含转换条款、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的实证结果,发现从平均定价绝对误差率、平均定价误差率平方和的标准差和定价误差范围比例分布方面等模型评价指标来看,本文提出的RCB定价模型都要优于普通可转债定价模型,验证了RCB定价模型的准确性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的重要性。RCB定价误差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CB平均定价误差率与价值状态、转股溢价率和正股波动率(股权价值相关因素)、剩余到期时间(债权价值相关因素)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券息率、信用等级(债权价值相关因素)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转债套利策略在过去三十年是国际对冲基金中比较流行的投资策略。经典可转债套利策略构造方法是持有可转债多头同时卖空相应份额正股,旨在挖掘可转债市场中存在的价值低估机会,而理论定价模型能够提供可转债内在价值的参照标准,因此本文利用RCB理论定价模型在中国可转债市场的实证结果,结合可转债套利策略,挖掘市场错误定价带来的投资机会。本文利用2010年至2014年期间在沪深市场可交易的共36支可转债和标的正股等日度历史数据,依据RCB理论定价模型的实证结果,构造了不同进场和平仓条件下的可转债套利策略,发现均获得了正收益,最高月度平均收益率为0.246%。本文还发现可转债套利策略与沪深300股票指数、可转债公募基金收益率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可转债套利策略是一种很好的另类投资策略。进一步地,本文还得出了不同买卖边界下的买入低估—持有投资策略的实证结果,发现也均获得了正收益。基于本文提出的RCB理论定价模型实证结果构造出来的套利策略和买入低估—持有投资策略均获得了正收益,从而验证了本文理论定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市场实践性。最后,本文还研究了转股价格向下修正公告效应,从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来看,发现存在显著为正的正股价格效应和RCB价格效应,横截面回归结果显示,正股价格的公告效应可以由负债比率和稀释度两个影响因素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