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5月12日,沪深交易所对连续亏损两年的公司,在st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退市风险警示处理,标示为“*”。这一制度的推出,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彻底扭转了亏损上市公司连亏不死的尴尬局面。在*ST制度实施后的5年里,沪市共有129家公司被*ST,所占比率达到15.18%,其中被终止上市的公司有15家(在03年以前只有2家)。退市警示制度促使上市公司在被特别处理后,认真思考自己的处境,并积极寻求摆脱困境的办法。资产重组作为一种能够迅速扭亏,并彻底改变资产质量的扭亏方法在*ST公司里被广泛的运用。根据统计,在03年到06年间的4年里,总共有106家*ST公司,其中扭亏的公司有77家,而在这其中有64家是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来实现扭亏。
既然有这么多的*ST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来扭亏,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公司不能扭亏呢?在以资产重组为主要扭亏方式的*ST公司中,有什么共性的东西可以总结吗?换言之,具备什么样特点的*ST公司才有可能被重组呢?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思路来源于资产重组的定义,首先资产重组涉及到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转移,笔者认为在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里,资产的性质会对所有权或控制权的转移起主导性作用,因此有必要来研究*ST公司的资产性质,以判断哪种资产性质更利于重组,重组可能性更大,具体表现在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上,是国有还是民营,抑或其它;其次,资产重组涉及到资产的重新配置,笔者认为配置的第一步,首先要检查配置对象的大小,以决定配不配或如何配,所以资产的规模会成为重组的一个重要考虑条件,最后,资产重组是以提高资产效益为目的,自然就要判断重组对象本身的效益问题,对*ST公司来说,在认可亏损的前提下,现存的资产是否还有质量,会关系到重组方的重组成本。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选取03-06年被*ST的所有沪市上市公司共106家,作为研究样本,以实际发生重组的结果,来检验重组扭亏和资产性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的相关性。通过单变量检验,本文得到:资产性质是国有的*ST公司重组扭亏的可能性大;在5亿以下的股本范围内,股本规模小的*ST公司重组扭亏的可能性大(在逻辑回归时不显著);主营业务利润盈利,且和非经常性利润之和都盈利的*ST公司重组的可能性大。结合4个条件建立重组扭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P值对所有*ST公司进行筛选,15家终止上市公司被排除在外,选出的16家公司里只有1家因为暂停上市,还没有明确的重组扭亏报告,但最新的07年半年报告显示他们已经扭亏,其它选出的15家样本公司全部重组扭亏。
本文所得到的结论在排除退市公司上是显著的,而且选出的样本具有较高的重组率。当然,一家*ST公司是否能被资产重组有相当复杂的因素,但是笔者认为与其去罗列所有的特定因素,还不如去寻找一些共性的东西来得更有意义。笔者希望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判断所投资的公司在被*ST后,是否有可能重组;有助于想要通过重组借“壳”上市的公司对“壳”资源的判断;有助于其他学者对*ST公司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