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遗传病家系致病变异筛查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视网膜萎缩为主要特征的视网膜功能异常疾病。RP在全球的发病率为1/3000-1/7000,位居单基因致盲性眼底病之首。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骨骼、心血管以及眼睛等系统,目前在全球的发病率1/3000-1/5000。大约90%以上的马凡综合征病例是由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是筛选这两种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有效方法。对象与方法:本文以2个近亲结婚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RP-2284、RP-2360)和5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马凡综合征家系(Marfan-2342、Marfan-2346、Marfan-2348、Marfan-2349和Marfan-2350)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家系成员都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视觉电生理(ERG)等检查,马凡综合征患者还进行骨骼及心血管系统相关专科检查。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并直接通过Sanger测序对候选位点进行验证。利用生物信息软件SIFT、Polyohen-2和HOPE等软件对变异导致的蛋白功能改变进行预测。结果:RP-2284和RP-2360 RP家系分别筛选到位于CRB1基因上的2个纯合致病突变位点c.1997T>A(p.Val666Asp)和c.2426A>C(p.Glu809Thr);在5个马凡综合征家系中我们筛选到位于FBN1基因上的5个杂合突变位点,其中c.4987T>G(p.Cys1663Gly)、c.5032T>G(p.Tyr1678Asp)和c.1708 T>G(p.Cys570Gly)是新发现的杂合位点,而c.718C>T(p.Arg240Cys)和c.2584T>C(p.Cys862Arg)是报道过的已知位点。每个变异位点在家系中表现出基因型与表型的共分离,并且在正常家系成员以及1086名健康对照中均未发现。通过比对不同物种CRB1和FBN1蛋白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突变位点氨基酸均具有高度的保守性。SIFT、Polyohen-2和HOPE软件均预测以上7个变异位点都是有害突变。结论:我们报道了CRB1基因上的2个新的纯合错义突变位点以及5个FBN1基因上的杂合突变位点。该研究结果扩展了中国人群CRB1和FBN1基因突变谱,为两类疾病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
自19世纪至今,人们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自然界中出现的分形图像,将其引入数学中,继而得出了几种经典的分形集,并对该类集合做出了大量关于结构特征的分析。特别是在19世纪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