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功能变迁与农民非农化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非农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特征之一.农地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在农民非农化过程中其功能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迁.研究农地功能的演变,不但可以发现中国农村农地功能的变化轨迹,克服其变化过程中的缺陷,对各地正在进行的农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而且通过发现两者之间的互动规律,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和农村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论文在现有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以横向选点调查分析获取纵向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信息的方式,通过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不同农地功能结构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非农化水平程度下的农地功能的两种典型状态:以公平为核心的非生产性社会保障功能状态、经济社会保障功能同时存在并相互消长的状态.接着进一步探索农地功能变迁与农民非农化的相互影响,最后提出对与农民非农化相适应的农地制度安排将呈现出下列特征:农地的社会稳定功能短时间不能完全消失,需要逐步形成有效的替代因子;农地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凸现,所有权相对弱化,承包经营权不断强化;农地的生态功能逐步显现,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功能互动;农民非农化的制度障碍因农地的功能变迁而逐渐消除,农民身份转化的难度降低.
其他文献
本文从角色转换这一视角,以长沙市YH区GS村的失地农民为调查对象,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讨论是本文要探讨的
本文以西北伊斯兰教的门宦制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首先,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宗教社会学的概念体系对“门宦”作些新的诠释,以期形成更科学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再运
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使得家庭规模缩小,提供家庭养老资源的人数减少,养老支持力减弱,同时使没有男孩的家庭比例开始上升。农村纯女户家庭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结构和农村传统的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本文以西北农村地区的一个小山村C村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在当前普遍遵循市
目前,农技推广部门面向千万个分散经营多种需求的小农户,不但组织难度大,而且推广成本高,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巨大社会效益与广大小农户农业有限收益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
大学生既是今日的消费主体之一,又是将来消费的主力,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深深的影响以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因此,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
在过去的社会评价经验中,所谓“风险”研究等同于“风险识别及其规避,研究,这类研究假定了研究者已经清楚什么是项目社会风险,并且项目社会风险已然发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