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现有金融体系正面临基层金融空洞化危机、社会上出现较高的发展社区金融的呼声为背景,总结归纳当前理论界围绕社区银行的市场进入途径的三种观点:一是由民营企业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二是将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改造为社区银行。三是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文章作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并认为在当前农村信用社改制过程中有效移植社区金融制度模式,恰好与新一轮农信社改革路径取向的转变相衔接,有助于引领农信社尽快摆脱制度困境,逐渐走上一条由小到大、由分到合、自下而上,不断发展壮大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之路。而探讨农村信用社进行社区金融模式改造的必然性及路径选择,正是本文的立足点与目的。本文首先基于对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历程、现状和困境的考察,分析揭示了我国农信社合作制与商业化的两难抉择、难以调和的多元目标冲突、市场垄断地位与客观承担力之间的反差、破产约束失灵和道德风险以及带“抑农”倾向的功能性障碍等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基于此,文章接着简要描述了社区金融的基本特征,并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将农信社改造成社区金融模式的必要性:一是有利于农信社增强综合竞争力。二是有利于化解农信社政策性支农与商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三是有利于帮助农信社摆脱经营困境。四是有利于多视角定位“三农”,拓展农信社的市场领域。五是有利于城乡结合部农信社实行不同层次的市场定位。同时,将农信社改造成社区金融模式又具有现实可行性,其主要体现为政策资源优势、管理体制优势、机构网点优势和实践经验优势。然后,文章深刻剖析了在市场条件下,一个产权治理机制健全的社区银行在服务社区里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方面,较之其他大银行天然具有的定位差异优势、人缘地缘优势、集中经营优势、内部治理优势和特有的效率优势,社区金融模式的这五大方面的制度优势契合了地方经济和社区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需求,同时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文章最后从产权转换和环境构造两个方面,具体探讨将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社区金融模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