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户外休闲游憩已成为城市居民锻炼身体、舒缓压力、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开拓视野、科普教育以及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重要方式。郊野公园因其适当的距离、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户外游憩的场所选择。然而目前我国郊野公园因受城市扩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当、无序开发等问题,如何合理地管理游憩环境,创造和配置游憩机会,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市现存的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广泛应用于户外游憩空间规划与管理的游憩机会谱(ROS)理论引入郊野公园的研究中,先通过灰色统计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起郊野公园游憩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划分郊野公园的游憩环境类型,然后将AHP法与熵权法相结合,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起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并将其应用于游憩机会清单编制、游憩环境问题清查与游憩场地管理建议上。研究成果以期能够拓宽游憩机会谱的应用范畴,完善游憩机会谱的构建方法,为现阶段成都市以及全国郊野公园游憩环境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构建起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与确定,构建起由5个准则层,17个指标项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2)划分了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环境类型。将成都市现存6大郊野公园的游憩环境类型划分为:第Ⅰ类湿地郊野公园、第Ⅱ类主题郊野公园、第Ⅲ类滨河郊野公园,充分体现了成都市现存郊野公园的环境特点。(3)不同类别郊野公园指标权重存在差异。准则层中,滨河郊野公园的环境维护程度权重最高;湿地郊野公园对自然程度的权重要求最高;主题郊野公园则在使用程度、活动程度、景观展示与特色程度方面高于其他两类公园。指标层中,滨河郊野公园对水体质量、活动项目丰富度与植被情况的权重要求较高;湿地郊野公园对导视系统、水体质量与生物多样性的权重要求较高;主题郊野公园则对地方特色与娱乐设施的权重要求较高。权重的差异不仅影响到游憩环境适宜性评价的结果,还为各类别郊野公园游憩环境的管理提供了不同的参考依据。(4)成都市各郊野公园游憩环境适宜性程度参差不齐。其中,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游憩环境适宜性程度最佳,青龙湖公园的游憩环境适宜性程度较高,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与幸福梅林的游憩环境适宜性程度中等,江安河生态公园的游憩环境适宜性程度较低,滨河公园的游憩环境适宜性程度最差。(5)构建起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首先通过适宜性验证,证明可以将游憩机会谱理论应用到郊野公园这个新的领域中。然后确定出了包括景观展示与特色程度、环境保护程度、自然程度、可使用程度与活动程度等5个影响游憩体验的环境因子,并划分出3种游憩机会类型,即郊野湿地型,郊野主题型与郊野滨河型。最终根据游憩机会谱理论框架,构建起基于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机会谱。(6)成都市郊野公园游憩环境存在三大问题:(1)游憩机会类型有限,仅有湿地郊野型、滨河郊野型与主题郊野型三中类型;(2)游憩活动特色不明,部分郊野公园仅能进行日常休闲类的游憩活动;(3)游憩环境质量不佳,缺乏高适宜水平的游憩环境。(7)提出分类管理的优化对策:(1)以江安河生态公园与滨河公园为主的滨河郊野公园建议转型升级,逐步向社区公园转变;(2)唯一的湿地郊野公园——青龙湖湿公园建议以保护优化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可供活动的场所与服务设施;(3)针对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幸福梅林、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这类主题郊野公园,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强化景观主题,提升其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