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1986年开始探索至今,经历了研究试点、推广、调整、改革试点和发展四个阶段。在1992年以民政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确定的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并纷纷突破原先的制度模式,出台了多种形式的试点方案,形成了新制度以个人、集体、政府三方筹资为原则的共同特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国怎样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理解为一种正在发生的制度安排变化或者是一种制度创新,动态探寻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探索现状和未来趋向。从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和制度建设环境出发,具体分析了当期、预期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差异、地区经济基础不均衡性、农民角色多样性、收入分化和不完全城市化、管理体制不顺等五个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通过对新、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路径、主要特征和运行效果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正处于能否由地方探索创新上升到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时期;并得出是否建立新制度取决于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治决心,同时,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农民的认同与参与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条件。本文试用制度变迁理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核心要素和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得出结论为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国家强制性制度变迁因素。本文在深刻反思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特征和全面研究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再次呼唤在制度供给和财政支持等方面政府责任的回归,为确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