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集四川雅安、乐山、绵阳、绵竹、宜宾和成都6个区域的油菜菌核病菌核,经纯化、鉴定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并培养在PDA培养基上保存备用。对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表明,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是绵竹,最慢的是乐山;菌丝形成菌核最快的是绵阳,最慢的是宜宾。菌丝生长速度快的菌株,形成菌核也快;而形成菌核快的,其生长速度不一定快。在不同pH处理下,雅安分离的核盘菌耐酸性较强,绵阳的耐碱性较强,而绵竹的耐酸、碱性能力都比较强。菌核与菌丝的活性是不一致的,菌核活性最强的是雅安,而菌丝活性最强的是绵竹。来源于6个区域的核盘菌的致病力无明显分化。6个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菌丝形成菌核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温度范围是20℃—30℃;菌丝生长最适pH范围为pH4—pH7;最适培养基是麦麸培养基,其次是PDA培养基。在室内药效试验中,甲基托布津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为4.6,其次是福美双。多菌灵、百菌清和大生M—45的抑制效果均不理想。采用已报道的7种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对两个感病和两个抗病品种进行鉴定,比较这些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草酸浸根(叶)法用于白菜型油菜鉴定效果不好;不同生育期的油菜对菌核病抗性有差异,抗性鉴定应该以花期鉴定为主,苗期鉴定为辅;在花期以麦粒叶腋接种、琼脂块叶腋接种和牙签茎干接种这3种方式做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接种后发病程度依次为牙签>麦粒>琼脂块;3种花期接种方法与大田接种鉴定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8000),这3种方法均能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其中花期牙签茎千接种法与大田接种鉴定法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9140)。根据抗性鉴定方法比较的结果,选用花期牙签茎干接种法,以中油821为对照,对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G1自交系的44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得到12份高抗材料,其中有5份材料的抗性极显著高于对照,抗病率rr>0.55。油菜苗期酶活性测定试验表明,油菜植株未接种核盘菌,POD酶与SOD酶(18小时内测定值)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油菜植株接种核盘菌后,SOD酶与PAL酶活性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且抗病品种的SOD酶和PAL酶活性上升得更快、更高。油菜防御酶活性在核盘菌接种前、后的变化是有区别的,抗(耐)菌核病品种未接种时的健株防御酶活性较高,是油菜抗菌核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