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小儿术后恢复期躁动往往是麻醉医生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因疼痛、口咽部不适感导致术后拔管躁动更为明显。躁动不仅会导致返流误吸,严重者可引发创面出血甚至二次手术,因此有效预防术后躁动的临床意义重大。当前临床上预防躁动的措施主要应用一些镇静或镇痛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大都有呼吸抑制,不仅增加了麻醉恢复的时间,患儿术后窒息的风也险大大增加。研究表明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Dex)可减少成人围术期拔管引起的喉痉挛、呛咳、血氧饱和度降低等并发症,但目前在小儿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围麻醉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对鼻内镜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鼻内镜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年龄3~1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于10 min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随后以0.2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5min;C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扁桃体摘除后即刻(T3)、气管导管拔除即刻(T4)、拔管后5 min(T5)时,记录患儿HR、BP、Sp O2;记录两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拔除气管导管后15、30、60 min时进行镇静评分,观察术后60min内的躁动情况,以及拔管后躁动的发生率及需要处理的患者百分率。拔管后患儿躁动达3分以上静脉注射曲马多0.1mg/kg,记录患儿例数。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0例患儿均完成了本实验,其中对照组(C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30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性别、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单位体重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T1-5时MAP降低,HR减慢(P<0.05);D组患儿清醒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曲马多用药例数小于C组(P<0.05);D组拔管后躁动评分达3分以上者4例(13.3%),C组14例(46.7%);发生躁动需要处理的患者D组3例(10%),C组9例(30%),D组拔管后躁动发生率及发生躁动需要处理的例数少于C组(P<0.05);两组患儿各时点Ramse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心动过缓病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ug/kg 10min,维持剂量:0.2μ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前5min)可缩短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有效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曲马多应用例数,提高患儿麻醉恢复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