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物权法》引入了异议登记①制度,但具体的立法条文不尽完善。本文依此为契机,运用历史考察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异议登记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对我国《物权法》中异议登记制度的规定进行评析,以期对我国异议登记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全文除引言、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异议登记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异议登记制度起源于普鲁士法,在不动产登记中,和预告登记同属于预备登记的一种。前期普鲁士法中,异议登记和预告登记没有被明确的区分和定义,而是统称为异议登记,包括固有异议登记和其他类型的异议登记两种。后期普鲁士法中,上述异议登记被统称为预告登记,并规定了两种类型的预告登记。其中为保全物权转移消灭的债权请求权的预告登记,发展成为现时的预告登记。为保全已经成立的物权的预告登记,与现时异议登记的规定基本相似。在德国民法典中,异议登记制度正式确立。异议登记后来被瑞士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所吸收和发展。在我国起草《物权法》和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异议登记制度第一次被民事基本法高度重视。其间,国内学者对是否引入异议登记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我国《物权法》最终明确规定了异议登记制度。第二部分是异议登记制度的价值。由于登记公信力原则,当以真正权利人为代表的静态安全和以第三人为代表的动态安全发生冲突时,法律牺牲真正权利人的权利来换取交易安全。异议登记制度是基于法律价值中公平原则的考虑,为保护静态财产安全,保护事实权利人的不动产物权而设立的制度。当发生登记错误时,最终需要通过更正登记作为救济手段,但更正登记一般有严格的程序,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在此期间内一旦登记名义人与善意第三人完成不动产交易,善意第三人即可受登记公信力的保护而取得该不动产物权,而真正权利人的权利则不能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这样的法律制度是不公正的。依据异议登记制度,当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权利和事实权利不一致时,利害关系人有权对现时登记权利人提出异议。异议登记一经成立,登记的公信力即告中止,登记的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和善意保护效力就不再有作用的余地。异议登记制度将法律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与真正权利人利益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二者利益的平衡。第三部分是对异议登记制度的立法比较。德国法中规定,异议登记的发生原因是登记簿存在不正确。作成方式有五种,一是根据更正登记涉及到的权利人的同意进行,二是依假处分进行,三是法官依职权进行,四是依国家机关的嘱托进行,五是依提出的抵押贷款登记而为异议。异议登记的效力有三个方面,一是暂时阻却登记公信力,二是阻却善意取得,三是在异议登记保护效力的主体范围上,异议登记只在为权利人的利益而被登记时才发生效力。瑞士法中规定的假登记和德国法中的异议登记基本一致。日本物权法上的预告登记制度与德国法上的预告登记制度不同,它是一种与德国法上的异议登记制度相对应的一种制度。日本法上的预告登记有两方面的效力,一是预告效力,二是对抗效力。我国台湾地区现行民法上已不再有明确的异议登记制度。第四部分是对我国《物权法》中异议登记制度规定的评析。《物权法》中规定了异议登记的发生原因,发生方式,有效期间和不当登记的损害赔偿等问题。异议登记的发生原因规定为登记簿记载事项错误。发生方式上,采单方申请和法院依职权两种方式。在法律效力上,应允许登记权利人处分权利。在异议登记的权利存续期间方面,规定15天的有效期间,在具体操作上可设立异议登记催告程序。因异议登记不成立给登记权利人造成损害的,申请人应当负赔偿责任。同时在错误登记引起的赔偿诉讼中,可将赔偿基金和保险机制引入登记公信力赔偿机制中,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护当事人权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