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现代汉语“起来”的分布及功能共时研究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起来”的语法化过程,寻找“起来”不同功能、意义间的内在联系。全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三章。引言。从“起来”的词类归属、“起来”的句法功能、“起来”的意义、“起来”的语法化四个方面回顾了语法学界对“起来”进行研究的成果。1“起来”的分布及功能。现代汉语中“起来”主要出现于“NP+起来(+VP)、NP+V+起来、NP1+V+起+NP2+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可以充当谓语(包括与其他动词性成分构成连动短语充当谓语)、补语等句法成分。充当谓语时,“起来”表示施事发出的动作行为,充当补语时可以表达动作趋向义、开始延续义及完成结果义。从认知角度分析了合并型“NP+V+起来+VP”与分离型“NP1+V+起+NP2+来”的差异。“起来”在现代汉语中还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作为话题标记与充当补语的“起来”形式上很相似,但二者在语法表现上存在着重要的区别。2制约补语“起来”语法意义的因素。充当补语时“起来”语法意义的实现与其前的动词、形容词的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动作趋向义“起来”前的动词要求具有位移特征,而且动词的“自移”和“他移”的分别会影响到“起来”的语义指向。开始延续义“起来”前的动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但没有空间位移特性,形容词后加“起来”时只能表示开始延续义。当“起来”前的动词具有“从四周向中间聚集”、“隐藏、收藏”类语义特征时,“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起来”作为话题标记时,“V起来”已经失去了动词的时间特征,动词表示的是述题评价的范围或方面。3“起来”的语法化过程。“起”和“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趋向动词“起来”。唐代,“起来”表示的是人或动物的具体动作行为,在句子中是谓语。在此基础上“起来”又发展出不同的意义。五代时期,“起来”开始出现补语用法,用在动词后表现动作趋向。宋金时期“起来”的补语用法开始大量出现,于是“起来”的意义开始虚化,不再表示实在的空间位移义,成为一种表达特定含义的语法手段,主要的作用是进一步明确“起来”前动词或动词词组所要表达的意义。到了明代,“起来”的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开始出现一种新的现象,即“起来”与其前面的动词结合构成的“V起来”完全虚化为句子的外层结构,此时,“起来”的主要功能由语法层面转为表现在语用层面上。从认知角度看,“起来”的动作趋向义、开始延续义以及完成结果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是对“起来”基本义的初始位置、变化过程以及终极位置等不同侧面加以突显的结果。结论。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