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锶钡铁电多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deti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电多层膜因其结构的特殊性,而具有许多新奇的物理特性,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立足于无铅型钛酸锶钡铁电材料体系,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周期长度与可见光波长相比拟的铁电多层膜,并研究了其光学和电学性质。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钛酸锶钡高反膜的制备和形成机理研究:   1)采用单一前驱体溶液,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光学性能优良的钛酸锶钡铁电多层膜,具有16个周期的钛酸锶钡多层膜反射率可达95%以上,反射带表现出对称的平顶结构,带宽达75nm。   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层膜的微结构进行表征,观测到多层膜是由致密层和疏松层交替排列构成。这种周期性结构起源于相分离和聚合物的热分解。随着多层膜结晶性能的提高,其布拉格反射性能也进一步得到增强。   3)利用两种不同组分的钛酸锶钡交替生长,制备了铁电多层膜,同样具有高反射特性。但同基于相分离技术制备的多层膜相比,其反射带的宽度相对较窄。   2.钛酸锶钡多层膜光学性能的调控:   1)通过改变匀胶速率、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实现了对钛酸锶钡多层膜反射带位置及带宽的调控。   2)研究了钛酸锶钡多层膜反射带位置及带宽同前驱体溶液中聚合物种类、含量和铁电组分之间的关系,优化了器件性能。   3.钛酸锶钡单模及耦合光学微腔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在钛酸锶钡高反膜中,引入一个致密的钛酸锶钡膜层作为缺陷层,制备了品质因子大于60的单模光学微腔;通过改变缺陷层的厚度实现了对光学谐振模频率的调控。同时,利用传输矩阵法对单模微腔的反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模拟。   2)在钛酸锶钡高反膜中引入两个致密的钛酸锶钡缺陷层,形成一种新的光学微腔。我们发现位于反射带内的两个透射峰强度跟多层膜中两个缺陷层的相对厚度紧密相关,表明该类微腔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耦合光学微腔。   4.钛酸锶钡多层膜的介电、铁电特性:   1)将周期性钛酸锶钡多层膜制成电容器结构,测量了其电学性质,20伏下的漏电流密度约为7.45×10-4A/cm2,由于多层膜的漏电流较大,难以得到形状良好的电滞回线。   2)通过对多层膜进行锰掺杂,漏电流下降了近一个数量级,电流密度约为8.6×10-5A/cm2(20伏下),并且得到了形状良好的电滞回线,在440KV/cm电场的作用下,剩余极化(Pr+-Pr-)/2达到12.69μC/cm2,矫顽场(E+-E-)/2的大小为72.95 kV/cm。   3)锰的掺入能有效地改善多层膜的截面形貌,可获得光滑平整的截面,但未能有效抑制材料的介电损耗。  
其他文献
存储器是现代数字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数字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就是一种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易失性存储器之一,几乎所有的计算机
本文开展了AlGaN/GaN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HFET)的相关工艺和特性表征的研究。这里的相关工艺包括AlGaN/GaN的欧姆接触、肖特基接触和金属/介质/AlGaN/GaN MIS结构的工艺制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从沈阳冶炼厂旧址采集土壤样品,从中富集厌氧的砷还原菌,并以其为接种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考察微生物的作用对砷的还原及迁移的影响,从分子角度探索地下水和土壤体系中砷污
在本研究中,使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备了稀土氟化物(氟化镧、氟化铈、氟化镨、氟化钐、氟化铒、氟化镱、氟化钇)薄膜。使用XRD、SEM、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这些稀土氟化物薄膜
氮化镓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直接带隙以及带隙可调范围大等特点,因此在高功率、高频电子器件以及发光器件、紫外探测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和现实应用。 
Ⅲ族氮化物(Ⅲ-Nitrides)半导体材料由AlN、GaN、InN以及它们的三元或者四元合金化合物所组成。AlN、GaN、InN均为直接带隙材料,带隙分别为0.7eV(1.77μm)、3.4eV(365nm)和6.2
宽禁带GaN半导体材料具有极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与InN、AlN等Ⅲ族氮化物组成三元、四元合金的禁带宽度可以在0.7eV-3.4eV-6.2eV之间连续调节,并且任意组分的InAlGaN四元合
学位
锆钛酸铅镧(PLZT)薄膜因其优异的光学、铁电和介电性能,成为制备透明铁电器件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采用溶胶-凝胶(Sol-gel)工艺直接在掺锡氧化铟(ITO)玻璃衬底上制备Pb1-xLax
随着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广泛,故障诊断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技术作用越来越突出,怎样提高其实时性、可靠性成为远程故障诊断无线传输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