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山东棉花的价格波动频繁,不利于棉花市场稳定和农民增收。本文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了棉价波动的基本特征、相关影响及稳定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运用趋势分析法对棉价的长期波动进行测算,发现2000年之后的棉价波动比之前更为剧烈,同时又对1990年以来的棉价波动进行了周期划分,共分为五个周期:(1)第一周期(1990-1995)。1990年到1991年价格几乎保持不变,1992、1993年棉花价格下降,1994、1995年价格又有所回升。(2)第二周期(1996-2000)。从1996年到1999年棉价持续下降,2000年棉价有所上升。(3)第三周期(2001-2003)。2001、2002年棉花价格下降,到了2003年棉价上升。(4)第四周期(2004-2011)。2004年价格下降,2005、2006年价格有所回升,2007年到2009年价格降低,2010年到2011年有所上涨。(5)第五周期(2012-)2014、2015年棉价降低,2016年有所回升。2、采用BN分析法对2000年到2016年的棉价短期波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分离确定性趋势时,棉花的确定性趋势是一直在稳定上升的,这是由棉花的生产成本增加及棉花的供给小于需求所致。(2)在分离周期成分时,把2000年到2016年的棉花月度价格划分成了6个完整的周期:(1)第一周期(2000.12-2002.8)其中棉价增加的月份有10个,减少的有11个。(2)第二周期(2002.9-2003.10)其中棉价增加的月份有9个,减少的有5个。(3)第三周期(2003.11-2005.5)其中棉价增加的月份有5个,减少的有14个。(4)第四周期(2005.6-2009.7)其中棉价增加的月份有21个,减少的有29个。(5)第五周期(2009.8-2010.11)其中棉价增加的月份有12个,减少的有4个。(6)第六周期(2010.12-2013.7)其中棉价增加的月份有14个,减少的有18个。(3)在分离随机性趋势时,发现这一成分正向影响着棉花价格的波动,且具有持久性。3、分析了影响棉价波动的因素。首先从定性的角度指出,供求关系,汇率、流动性问题以及进出口,前一期棉花价格以及国际棉价,粮食价格,棉花质量好坏,政策,相关制度健全性,棉花产业竞争力这几个方面对棉价波动有所影响,接着结合各方面的考虑从以上因素中选取了棉花净进口量,国际棉价,粮食价格,棉花产量以及前一期棉价这五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前三点对棉价波动起着正向作用且影响较大;后两者对棉价波动起着负向作用且影响较小。4、分析了棉价波动对相关产业的影响。首先会影响农民收入,棉价高低决定着棉农收入的多少,而价格的长期不稳定波动势必给农民带来不良作用;其次会给纺织加工业带来坏处,一方面会减少国内加工企业的利益,阻碍企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会给出口公司带来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公司的出口正常运转,缩减公司的利益空间以及不利于国际竞争这三个方面。5、给出了稳定棉价、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1)增强国家自身竞争力,确保棉价稳定。(2)在部分地方试点,继续完善、改进棉花收储政策。(3)政府加强监管,严厉处置违法的“农转非”,确保农作物正常种植面积。(4)确保棉花产业积极向上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5)重点培养龙头企业发展,实现棉花产业化经营。(6)监测、研究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市场。(7)进一步完善棉花市场机制,加强棉花市场的监管力度。(8)加大棉花产业投资力度。(9)大力支持优势棉区,优化棉花生产布局,建立棉花生产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