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在我国投资推动型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下,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传统产业尤其是“三高一低”产业过剩,很多企业在艰难中爬行,资金成本极高,企业模式就是“大资金+大项目+重资源=重资产+低价值”。即便到了2016年,负债率还在攀升,企业财务结构失衡,财务费用增加,挤压实体产业利润,企业风险增大、银行风险累加。另一方面,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低成本的长期资金,资本、资金约束成为常态,降低资金成本越来越迫切,就连李克强总理都在多场合多次提出要求。那么,权益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孰高?如何降低我国企业融资成本?就成了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回顾,对国外资本市场发展和现状分析,对1990年沪深交易所成立以来至今的融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试图以权益融资链条为逻辑主线,基于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观察直接融资及其成本构成,以权益融资成本包含融资费用和现金股利为立足点,运用切片法列出IPO前、IPO、再融资三个阶段权益融资成本分析模型。并以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计算其权益融资成本。通过思考论证,本文提出自己的分析思考,狭义显性地讲,在我国权益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且随着公司权益融资链条的递进,权益融资成本越来越低。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而言,鼓励企业进行权益融资以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大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合理化IPO定价机制,加速推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宏观经济环境,降低无风险收益率,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以降低权益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