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PGL)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嗜铬组织的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多汗等高代谢的症状和体征。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PPGL致病基因筛查广泛开展。目前至少有17种PPGL致病基因被发现,包括VHL、RET、SDHA、SDHB、SDHC、SDHD、SDHAF2、FH、HIF2A/EPAS1等,约50%的PPGL发生与上述基因突变有关。恶性PPGL定义为非嗜铬组织或器官出现PPGL转移灶,不同遗传背景下PPGL的分子肿瘤学行为不同,目前研究显示约40%的恶性PPGL与SDHB基因突变有关。琥珀酸脱氢酶是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之一,包含A、B、C、D 4个亚基,SDHA和SDHB形成酶接触中心,SDHC与SDHD则将该复合体锚定于线粒体内膜上,从而完成电子的传递和产生ATP。2001年Astuti等人通过对一副神经节瘤家系进行基因筛查明确了SDHB基因是PPGL的致病基因之一。SDHB基因(NM-003000)定位于1p35-p36.1,全长约40kb,有8个外显子,编码的含280个氨基酸的铁硫蛋白即SDHB。目前研究认为SDHB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肿瘤组织常出现SDHB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导致SDHB亚基表达缺失,从而失去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障碍导致琥珀酸的累积、抑制脯氨酰羟化酶活性、激活假性缺氧通路、诱导缺氧转录因子过表达,这些共同参与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本文报道一例合并SDHB基因新发剪接杂合突变的副神经节瘤患者,并通过RT-PCR技术探究突变后mRNA结构序列及明确致病机制,评估转移风险,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资料与方法1.患者,养女,16岁,体型消瘦,发作性头痛、心慌、大汗4年余,发作时测血压160/120mmHg,心率130次/分,发作时测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腹部CT示腹膜后肿物,131I-MIBG显像阳性,临床诊断副神经节瘤,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2.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收集患者的血液和术后肿瘤组织标本。靶向富集内分泌代谢遗传病相关1500个基因外显子及毗邻剪接区域,通过高通量测序对肿瘤组织DNA进行检测;然后通过一代测序对肿瘤组织和外周血进行验证。3.利用RT-PCR技术将m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扩增测序,探究该突变对转录后mRNA和SDHB结构的影响,明确致病性。4.结合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对患者行转移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结果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患者存在SDHB基因胚系杂合突变:c.423+1G>T,且尚未见报道。2.cDNA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对照,患者cDNA序列在突变位点上游缺失54个编码碱基,即该突变导致SDHB基因第4外显子下游54个编码碱基在转录时被异常剪切,编码后的SDHB缺失第124-141位的18个氨基酸,预测该突变为致病性突变。3.根据基于分子标志物的嗜铬细胞瘤转移预测系统,该患者转移风险≥50%。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一例PPGL患者行基因检测发现了SDHB基因的新发剪接杂合胚系突变:c.423+1G>T,该突变导致转录后的mRNA在突变位点上游被异常剪切掉54个编码碱基,导致编码后的SDHB肽链第124-141位的18个氨基酸丢失,为致病性突变。2.该患者青少年期发病,合并SDHB基因突变,肿瘤体积较大,位于肾上腺外,主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较高的转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