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倦台与EAP构想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承担着繁杂的工作任务。与其他人员相比,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水平相对较高,这已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他们的职业倦怠水平,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以及访谈法,选取我国江苏省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总共150人作为被试,对职业倦怠现状作调查。对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对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后果变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在职业倦怠水平上,江苏省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水平整体程度不高,处于中等略偏轻水平,职业倦怠症状尚不明显。只有少数民办高校辅导员表现出严重的职业倦怠症状。在各维度上,情感耗竭较为严重,并已出现了去人性化现象,但个人成效感尚没有明显降低。   在各人口学统计变量中,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职称对民办辅导员职业倦怠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教龄、授课情况对民办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不显著,说明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倦怠可能作为中介变量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   通过个案访谈研究,将影响江苏省民办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归结为工作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学校的管理制度、社会支持)、工作性质(包括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职业发展空间)和控制感(包括学生是否容易教育管理、辅导员自身的个性素质)、价值期望(包括待遇、考核评优等)四个方面。   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导入EAP来解决江苏省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初步构建了运用EAP干预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实施步骤,以便从组织角度来对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有效预防、管理,为改进辅导员工作、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心理学依据,最终达到提高高校学生工作实效的目标。
其他文献
定向遗忘是由遗忘指令(线索)导致的学习材料的记忆受损现象,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在实验中,通常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有意遗忘的认知机制。在该范式中,每个学习项目后
面部表情类别知觉(categorical perception,CP)是指连续变化的表情在人脑中按照类别表征,且不同类别的表情之间存在明显的类别界线。类别知觉效应最重要的特征是类间辨别成绩
母亲报告与实验室观察是评估婴儿气质的两种重要的工具,在以往的研究中使用广泛,并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然而,何者能更有效地评估婴儿气质也一直争论不断。为此,研究者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