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是世界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提高油菜含油量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发育时期品系间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差异来探讨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因子。选择不同含油量双低油菜品系作为实验材料,于盛花期进行人工授粉和挂牌标记,并于授粉后18天、25天、32天、39天和46天进行取样检测。发育种子中检测指标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角果皮和种子叶绿素含量;脂肪酸含量;ACL、PEPc、PAL酶活性。分析了这些生理生化因子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它们与含油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发育种子中,总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蔗糖含量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5d);授粉后18-25d,高含油量品系的蔗糖和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系;发育种子中,高含油量品系的蔗糖和总糖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系。授粉后18d,蔗糖和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07**(n=6);授粉后25d和46d,蔗糖和含油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86*和r=0.8492*(n=6)。发育种子中,总糖平均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62*,n=6),蔗糖平均含量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43**,n=6);因此,蔗糖含量的高低是造成品系间含油量差异的关键因子。除此之外,蔗糖含量的高低也影响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低。2.光合作用为油脂积累提供还原力NADPH和ATP,而叶绿素含量是衡量油菜发育种胚里光合作用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育种子中,高含油量品系(NJ7708和NJ8953)的叶绿素平均含量高(分别为0.324mg·g-1FW和0.323mg·g-1FW,明显高于其它品系);因此,叶绿素含量的高低也是造成品系间含油量高低的原因。3.发育种子中,含油量与棕榈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含量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授粉后32d,种子含油量与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4*和-0.8848*(n=6);含油量与成熟种子中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56**,n=6);高含油量品系的油酸含量较高;因此脂肪酸的组成可能与含油量的高低有一定关系。4.授粉后32、39 d,ATP-柠檬酸裂解酶(ACL)活性与含油量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10*和0.7467’(n=10),说明ACL酶活性高低对含油量高低有重要影响;ACL酶活性峰值与成熟种子油酸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8360*,n=6),说明ACL酶活性可能影响了油脂中的脂肪酸构成。5.发育种子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与含油量呈不显著正相关,说明PEPc酶活性对含油量高低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PEPc并不是决定种子含油量高低的关键酶。6.发育种子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含油量呈不显著负相关,授粉后32d,两者之间负相关性最高,但该相关性并不显著(r=-0.5505+,n=10,P<0.1),说明PAL酶活性对油脂积累具有一定的负向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