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原料,历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和贸易量停滞不前,世界范围粮食供应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更为紧迫的粮食安全问题。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后备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粮食供应将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特别是在“十五”期末粮食生产峰值过后,粮食生产增长趋缓,与社会的粮食需求趋势形成鲜明反差;耕地减少和水资源短缺使粮食生产空间越来越小;国家政策空间有限,对粮食生产的刺激作用会变弱;人地矛盾加剧导致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种粮收益下降,会抑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国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因素将促使粮食区域、品种结构等矛盾更加突出。如何采取合理而有效的国内支持政策,提高粮食综合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未来粮食供求的平衡,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考察我国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测算我国粮食生产的国内支持水平,以及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支持方式。首先从粮食产业的特性出发,从理论上说明了对粮食生产提供保护和国内支持的必要性;其次,从实践的角度,通过回顾我国粮食生产和支持政策演变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国外粮食国内支持政策实践,从历史纵向和国际横向两个层次、正反两个方面,指明我国粮食支持政策改革的方向是采取综合的支持手段,既需要发挥市场作用,利用以粮食增产为主要目标的价格支持机制,也需要以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的直接收入补偿支付机制在粮食国内支持的水平选择方面,探讨国内支持水平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在WTO框架下我国粮食生产国内支持的政策空间,提出我国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水平的确定既要考虑我国粮食产量现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和未来粮食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国家财政支农的承受能力和约束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我国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内支持模式及其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1)通过各阶段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演变,研究表明,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的重点,在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产量优先的目标,补贴的重点是城市消费者,农民只是得到间接补贴,粮食国内支持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历史性提高。由于价格支持资金在中间环节流失过多,支持效率低下,造成政策实施的成本过高,财政补贴负担和隐性负担过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业发展进入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阶段,在这一阶段,粮食的产量目标和收入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当前的粮食“直补”是我国补贴方式和政策的重大转变,有助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但是直接补贴的空间有限,而且增产增收两个目标之间仍然存在潜在冲突。因此,我国粮食支持政策改革的方向是采取综合的支持手段,既需要发挥市场作用,利用以粮食增产为主要目标的价格支持机制,也需要以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的直接收入补偿支付机制。从考察我国市场化进程中1998-2003年粮食危机中进一步指出:在市场化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即市场化改革和粮农利益保护的关系、农民增收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加大对农民种粮的支持,稳定收益,调动积极性。
(2)通过乌拉圭回合国内支持措施实施情况的分析和多哈回合农业国内支持谈判的动向把握,指明未来农业补贴的方向是总体削减和向“绿箱”方式的转变,选取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印度、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对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政策实施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其经验启示如下:一是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进一步加强粮食国内支持;二是都采取综合措施,加大粮食等农产品的国内支持水平;三是顺应WTO农业谈判动向,适时调整粮食补贴方式。
(3)分别采用OECD和WTO的国内支持水平测算方法,对我国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我国粮食生产者支持等值进行了测算和我国粮食“绿箱”支持量进行了测算,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重点分析了市场价格支持、粮食“绿箱”支持政策对粮食产量的绩效。得出以下结论:“市场价格支持”比“绿箱”支持政策更能刺激粮食产量的增加。或者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市场价格支持”政策更加敏感。但过度使用“市场价格支持”政策将与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相违背,因此我国应该在规则限制内,用足用好“市场价格支持”政策,以此保障我国未来粮食安全。虽然,粮食产量对“绿箱”支持政策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降低粮食的“绿箱”支持水平,恰恰相反,我国应该在未来加大对粮食的“绿箱”支持力度,夯实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加大农业科研、农产品检测等投入,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
(4)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不同国内支持水平下我国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数据可以看出,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支持水平可以显著的增加粮食产量,相反,降低粮食市场价格支持力度,则会造成粮食产量急剧减少。而且,同一种粮食产品在低、高两种不同支持水平下,低支持水平下的粮食减少量要明显的低于高价格支持带来的产量的增加量。据此,对WTO框架下不同国内支持水平(低、中、高支持水平)的2007-2015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
(5)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生产国内支持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投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以提高种粮效益为核心,建立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适应WTO规则变化,主动调整粮食支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