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7BJY144)阶段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我国1994年推行分税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我国分税分级财政框架。分税制改革在进行的同时,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几乎没有涉及,并且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旧体制的特征。这样势必会出现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的不匹配矛盾,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政权的稳定。本文在理论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量模型分析试图寻找问题原因,并能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我国财政作为一种政治,经济手段,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衡量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关系好坏的标准也就是能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因此为了实现这个中心思想,通过计量方法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的基本概念,财政职能,分级财政体制,西方财政分权理论以及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以此作为研究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的基础理论。第二部分,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发展脉络。以时间发展维度对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的历史轨迹、演变动因、特点及现状做简要分析。进一步把分级财政理论结合到我国财政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第三部分,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关系效率性收入角度数量研究。从数量角度分析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对经济影响,研究分权改革在财政收入方面的效率性问题。首先研究预算外收入这种财政分权现象对经济的影响,结论显示预算外收入在1994年税费改革前后对经济影响不同,把预算外收入划归到预算内收入会使经济发展更加有效率。其次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同分配比例对经济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目前中央地方收入对经济的影响是正面的,但分配比例存在问题,财权集中向上而事权分散向下,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第四部分,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关系效率性支出角度数量研究。首先,建立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不同时期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税费改革后中央支出效率低于地方支出效率,原因同样是财权事权匹配不合理造成。其次,建立财政分权程度指标,把分权指标和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研究,证明分权选择是复杂的经济行为和政治体制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权指标难以统一,程度不同的分权状况对经济影响也不确定。第五部分,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社会公平性角度研究。引入基尼系数作为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并且根据我国城乡差别巨大的现实分别对城市和农村采取了两套基尼系数指标,数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转移支付政策效果不显著,对于城市和农村差别较大。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增加其他多种渠道财政支持,扩大地方农村财力,改变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