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把”字句的研究分为基本理论探讨与使用条件分析两部分。理论探讨部分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结构、意义角度对“把”字句进行了重新分类,勾画出“把”字句家族的谱系概况;探讨了“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及表意特点,并分析了“把”字宾语的指称性质。使用条件分析部分主要从三方面揭示“把”字句的使用规律:1.篇章、信息、结构因素对“把”字句使用的影响;2.“处置”因素对“把”字句使用的影响;3.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对“把”字句使用的影响。最后讨论了一个特殊格式的“把”字句的使用条件。 文章分为九章。 第一章综述与“把”字句使用条件相关的研究成果,指出国内“把”字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不足,分析了造成“把”字句研究困难的原因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论述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划定了本文研究的范围。 第二章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形式对“把”字句进行了重新分类,详细区分“把”字句的各种下位变体,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力图描绘出“把”字句家族的全貌。 第三章集中讨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前人对“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有多种说法,如“处置说”、“主观处置说”“致使说”、“位移说”等等。本文认为“把”字句的核心语法意义是“处置”,将“处置”定义为“在说话人看来,主语A控制宾语B,并对B施加某作用或影响,以达到某目的、促成某状态或造成某结果”。本文认为“处置”是一个典型范畴,提出构成该范畴的三个要素,并提出明确的鉴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类型的“把”字句进行了详尽的分类。 第四章探讨“把”字句的表意特点。前人已经发现“把”字句在表意方面的不少特点。本文主要探究这些表意特点形成的根源,以及各个表意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从表达说话人情感角度对“把”字句的主观性进行了量化分析,指出各类“把”字句所含主观性并非均衡的事实。为研究“把”字句使用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五章研究“把”字宾语的指称性质。首先全面考察了“把”字宾语的各种形式。然后重点分析了“定指”性以外的其他性质的“把”字宾语出现的语境条件,主要揭示了句子的情态、语篇的性质、“把”字结构降级使用以及动词的性质等因素可以决定“把”字宾语位置上容纳何种指称性质的词语。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宾语为非“定指”形式的“把”字句的使用条件。 第六章研究篇章、信息、结构等因素对“把”字句使用的制约作用。篇章中话题的引入、保持、延续规律对小句的话题有制约作用,小句话题须与语段话题保持协调一致。小句内部动词结构的复杂性、受事名词的定指性共同决定着受事成分的前移,这样才符合“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信息传递规则。篇章衔接规则与小句内部结构协调规则、信息传递规则共同作用,决定了必须或应该使用“把”字句。有一部分“把”字句的使用就是由此促成的。 第七章分析说话人/施事的处置意向对“把”字句生成的影响。在叙述语篇中,如果行为主体是有生的,受事客体是有定的,动词结构不太复杂,那么行为主体的行为意图是否明确、处置意愿是否强烈就是左右是否使用“把”字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对话语言中,祈使句是否采用“把”字句,除了说话人的处置意愿以外,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关系也起一定的作用。 第八章研究表达“意外义”的“把”字句。“意外义”是一种语用意义,它反映说话人对所陈述内容的主观评价。本章探讨了表达“意外义”的“把”字句的类型和特征,并揭示了其表达“意外义”的机制。 第九章研究了一个特殊格式的“把”字句——“把A不当B”式“把”字句。着重分析了使用此格式的语义和语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