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结肠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结肠腺瘤(Colon adenoma,CRA)与脂代谢的相关性,以及研究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这三种常见体质脂代谢水平及结肠腺瘤重组人过氧化物还原酶6(Peroxiredoxin-6,PRDX6)蛋白表达在常见体质结肠腺瘤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探讨结肠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与脂代谢水平、PRDX6表达的关系,运用治未病的中医思想,将中医体质学说与分子机制结合,为结肠腺瘤的好发体质者早期防治结肠腺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一:收集行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结肠腺瘤、增生性息肉的患者共2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结肠腺瘤142例为研究组,增生性息肉68例为对照组,通过分析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载脂蛋白 A1(Apolipoprotein-A1,ApoA1)、载脂蛋白 B(Apolipoprotein-B,ApoB)、脂蛋白 a(Lipoprotein,LPa),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性别运用卡方检验,年龄、BMI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的用t检验,不符合的用秩和检验。探讨脂代谢水平对结肠腺瘤的发生发展是否有影响。研究二: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选取三个与结肠腺瘤相关的数据集,取这三个数据集的交集,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 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以及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来验证DEGs。临床选取结肠低级别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各6例,行westernbloting检测,检测两组患者脂代谢相关蛋白:PRDX6、β-actin、LXR-α、PPARλ、Keap-1、Nrf2的表达差异,选择表达最为显著的蛋白进行后续分析,最终筛选出要研究的基因。研究三: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市中医院行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结肠腺瘤、增生性息肉的患者,经中医体质判定为湿热质者20例纳入研究组1,气虚质者20例纳入研究组2,阳虚质者20例纳入研究组3,随机选取经肠镜检查且病理结果诊断为增生性息肉、中医体质判定为平和质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4组中PRDX6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性别及血脂异常情况用卡方检验,年龄及BMI用方差分析,其余经正态分布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的用方差分析,不符合的用秩和检验,观察三种常见中医体质结肠腺瘤患者脂代谢水平以及PRDX6的蛋白阳性率的表达情况。结果:1.研究一中,结肠腺瘤组与增生性息肉组的性别、年龄、BMI的P值均大于0.05,无明显差异;两组间TC、TG、LDL-C、ApoA1、ApoB、LPa的P值均大于0.05,无明显差异;HDL-C的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2.研究二中,运用生物信息学进行数据挖掘,发现PRDX6可能为结肠腺瘤脂代谢相关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3.研究三中,不同体质的结肠腺瘤患者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BMI上无明显差异(P>0.05),TC、HDL-C、LDL-C、ApoA1水平存在差异(P<0.05),而 TG、ApoB、LPa水平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体质中PRDX6的阳性率为阳虚质(95%)>气虚质(75%)>湿热质(55%),P=0.000<0.01。经组间比较PRDX6阳性率,阳虚质组-湿热质组的P=0.03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虚质组-气虚质组的P=0.101>0.05,湿热质组-气虚质组的P=0.62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结肠腺瘤的发生与脂代谢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HDL-C的指标异常者可能更易发生结肠腺瘤。2.PRDX6可能可以作为结肠腺瘤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3.不同体质结肠腺瘤患者的TC、HDL-C、LDL-C、ApoA1水平存在差异。4.结肠腺瘤者组织中PRDX6阳性率高于增生性息肉者。5.PRDX6蛋白阳性率与体质可能存在相关性,湿热体质者阳性率高于阳虚质及气虚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