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陕北,地处边鄙,交通阻隔,学术文化落后,崇力尚武,致使北宋以前及北宋很少有本籍诗人出现。但陕北独特的山川气候、人文地理和古老的民俗风尚又给移入这方水土的文人骚客予视觉和审美上的新鲜奇异之感。当他们身临其境地感知了陕北的人情风俗和山川形胜特色,了解了当地游牧民族和边关将领的生活与情感,极大地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创作热情。诗人活动地点的变换不仅可以改变描述对象,其风格也随之会发生变化。早在唐代,杜甫、李益、韦庄等诗人就有展示陕北风情之作。到了北宋,陕北成为西北边境之地,朝廷非常重视陕北的军事防御工作,派遣许多朝中要员镇守此地,他们当中不乏诗才横溢之人,在戎马倥偬或处理公务的闲暇之余赋笔吟笺,或感战争之苦,或抒边地荒乱凄凉之情。同时,还有一些官员因出使西夏路过陕北或为好友、亲朋、幕僚而来到陕北,多有吟咏之作。此外,尚有许多文人志士,一生虽未入陕北半步,但他们志存御敌、心游边塞,感伤时事,抒发感慨。本文拟以陕北为诗歌创作地或创作对象,通过诗歌创作的分析,揭示陕北文化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及诗歌创作中反映的陕北地域性特色。本文绪论部分对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作了论述,对本文所用“陕北”概念作了界定,并论述了陕北文化的渊源和整体风貌。首先论述了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其次是“陕北”概念的界定:以整个北宋时期空间与时间上所辖过的今延安、榆林两市区域的所有辖地;最后分析了陕北文化的渊源和整体风貌:陕北文化受中原农耕文化的影响,亦受到北方草原文化的熏染,是两种文化共同的产物,整体上陕北文化既有原始性、多元性、开放性和浓重的军事文化色彩,又有朴素性和保守性。本文第一章论述了北宋前唐代诗人对陕北的题写。因资料匮乏,唐以前本来就数量极少的陕北诗歌更加难以考证认究。进入唐代,依赖外籍诗人的进入,陕北诗歌才进入相对发展时期,这里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杜甫、李益、韦庄等三位诗人,简要分析他们的陕北诗歌中呈现出的地域性特色。本文第二章对北宋有关陕北的诗歌作了论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戍边陕北诗人的陕北诗歌,范仲淹、韩琦、沈括、晁说之等诗人有感于“塞下秋来风景异”、“百坂千坡异县情”的陕北而抒塞旅辛劳、怨环境之恶;第二部分论述了游宦陕北诗人的陕北诗歌,司马光、宋祁等人的诗歌,或为咏叹陕北景物风光之作,或为抒写边事战争之作;第三部分论述了未入陕北诗人的陕北诗歌,这类诗人虽一生未入陕北,但以陕北的事或物为观照对象来抒情感慨,仍体现出了陕北的地域性特色。本文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北宋时期陕北诗歌的地域性特色与主题类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节日和信仰等风俗论述陕北多彩的风俗;第二部分从人文风物和文人唱和来论述陕北的人文风貌;第三部分从塞上风光和边塞战争两方面详述了凄凉悲烈的边塞。本文第四章论述了北宋时期陕北诗歌的艺术特色。分三部分:一是荒野苍凉的意象,通过缺乏博大恢弘、壮丽秀美的乱山(荒山)、长坂等意象和无定河、塞、沙等意象,展现出陕北诗歌独特的意象特色;二是北宋时期陕北诗歌的语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总体上表现出朴淡的风格特色;三是受时事和环境的影响,诗歌创作整体上呈现出悲凉沉郁的风格特征。总之,受时代和时事的影响,依赖外籍诗人的移入,北宋时期陕北诗歌创作出现了繁盛的迹象,从诗歌创作的研究当中可呈现陕北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