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十三五”时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选择科学准确的测度区域发展差距的指标尤为重要。在区域差距测度指标上。UNDP提出的HDI是从健康、教育与收入三个方面对人类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的,是目前最为国际认可,影响力最大的多维指标,其突破了人均GDP等单一指标的局限性:经济增长并不代表人民生活幸福,一个国家或地区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增长,但其内依旧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要把民生改社会进步、生态效应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因此,本文在HDI三个维度上,补充了可持续发展维度和民生维度,重新构建出切合中国实际的新HDI,以期能够在健康、教育、收入、科技、环境、社会保障和居民生活质量七个方面测度中国区域发展差距及其变化,从而为国家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中国区域差距的研究方法上。大多数学者只是使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传统方法进行研究。传统方法仅是对数据的统计计算,忽略了空间地理因素的存在,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真实准确反映区域空间上的差距变化。这违背了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之间均相关,而离的较近的事物总比离的较远的事物相关性要高”。因此,本文采用构建的新HDI指标,以空间计量中的EDSA和CSDA技术为主,变异系数和方法分解方法为辅对中国区域差距进行测度和分析。EDSA和CDSA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引入了空间权重矩阵,将空间上的地理位置因素纳入其中,而不是仅对数据相关性的处理。通过计算新HDI差异系数和对其方差进行分解,2010年以来,民生差异和收入差异的变动是缩小我国地区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这看似乐观,实际上我国经济发展差异变动对总差异缩小变动的驱动作用是在牺牲了经济增速的。若只看健康、医疗与收入的差异变动,收入差异的变动则是我国地区差异变动的最大驱动因素。可持续发展的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我国地区差异的最大决定因素,2010年已超过差异的一半,也是导致我国地区差异扩大变动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教育差异和收入差异是我国地区差异的第二和第三决定因素,民生差异变动是良性变动。从EDSA技术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看,新HDI全局Moran’s I值在1990-2017年都大于0,说明中国人类发展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新HDI在1990-1998年呈波动下降趋势,1998-2005年呈波动上升趋势,2005-2010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之后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整体上新HDI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但整体上我国区域差距仍然在扩大,这与变异系数反映的区域差距一直缩小不太一样。从新HDI的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看,我国多数省份位于“HH”区和“LL”区,但“LL”区省份数较多,多集中在西部地区。CSDA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关联回归模型反映区域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收入指数适合建立SLM模型,其空间依赖性是由空间溢出效益造成的,教育和寿命指数适合建SEM模型,其空间依赖性是由行政边界与其实际影响力边界不一致引起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空间依赖性是由R&D指数的空间误差的相关性和碳排放指数本身的相关性共同造成的,民生指数的空间依赖性是均由空间溢出效应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