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与半干旱和部分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沙漠化影响了我国18个省份,大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有700多万hm2的田地、1.33亿hm2的草场也深受其影响,在我国因为沙漠化带来的损失每年高达570亿元。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风蚀沙化危害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沙尘暴频繁,受沙漠化影响严重,而近年来毛乌素沙地整体生态好转,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3.4%,通过人工干预将流动沙丘全部固定,尚需加快沙区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实现自我循环发展,同时也是我国沙漠化问题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本文选取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选取四种典型草本植物本氏针茅(Stipa capillata Linn)、牛心朴子(Cynanchum hancockianum(Maxim.)Al Iljinski)、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和六种典型的灌木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Syst.Veg.)、长梗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羊柴(Hedysarum mongdicum Turcz Var.)、沙柳(Salix cheilophila)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几种典型植物下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土壤全碳、土壤全氮以及土壤碳氮比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植物下土壤理化性质,以期为沙漠化不同程度植被选择、配置和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对四种草本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发现,四种草本植物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容重纵深变化不同,不同草本植物之间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容重值的变化也不尽相同,糙隐子草土壤水分含量最大,土壤持水、保水能力最强,本氏针茅、牛心朴子、阿尔泰狗娃花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持水、保水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糙隐子草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以及土壤肥力的增加,阿尔泰狗娃花次之,本氏针茅和牛心朴子没有显著性差异。(2)对六种灌木土壤理化性质发现,六种灌木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容重值纵深变化不同,不同灌木植物之间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容重值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柠条土壤水分含量最大,羊柴和沙柳土壤水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次之,长梗扁桃、沙柳土壤水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较小,沙蒿土壤水分含量最少。柠条和羊柴土壤保水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最强,长梗扁桃、沙柳次之,臭柏和沙蒿土壤保水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六种灌木土壤化学成分含量纵深变化不同,不同灌木植物之间化学成分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柠条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以及土壤肥力的增加,羊柴次之,接下来是沙柳、长梗扁桃,臭柏和沙蒿没有显著性差异。(3)对比草本和灌木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发现,这十种植物中,除柠条和羊柴外,四种草本植物下土壤水分含量及保水能力大于其他四种灌木植物,柠条土壤水分含量远大于本氏针茅、牛心朴子和阿尔泰狗娃花土壤水分含量,羊柴土壤含水量大于牛心朴子和阿尔泰狗娃花的土壤含水量,羊柴和柠条土壤容重值远小于草本植物的土壤容重值,除柠条和羊柴两种灌木外,四种草本植物比其他四种灌木更有利于土壤的有机质积累以及土壤肥力的增加,柠条土壤有机碳、土壤全碳大于本氏针茅、牛心朴子、阿尔泰狗娃花的土壤有机碳、土壤全碳,羊柴土壤有机碳、土壤全碳大于牛心朴子、阿尔泰狗娃花的土壤有机碳、土壤全碳,柠条土壤全氮大于本氏针茅、牛心朴子的土壤全氮。糙隐子草土壤水分含量和保水能力最强,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肥力的增加。(4)不同植物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草本植物、灌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之间又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性程度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