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中小学生上学路途较远,为了保证农村适龄儿童以及少年能够及时并相对较易地获得义务教育,在校修建宿舍楼以满足学生的寄宿需求成为政府最好的选择。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出现大规模的留守儿童,对这些儿童以及青少年进行社会化的工作不可避免地、更多地被学校所承担。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企图以修建宿舍楼来方便学生上学以及给予其合适社会化的想法似乎显得有些一厢情愿。在一些地区,需要长途跋涉到校上学的学生大多都不愿住在学校而是更加愿意在学校附近找房子租住,即使学校宿舍是完全免费地向学生开放。而且在校住宿还可获得某些利好和“福利”,但学生们大都仍不为所动地选择租住于学校外,由此宿舍楼的房间便出现大量的闲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起来的宿舍楼最终变成并不美观也无太多实用功能的摆设,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本文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一个乡镇中学的学生宿舍住宿情况为案例,考察学生校外面住宿的缘由,校内入住率何以如此低。通过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学生更加愿意在校外租住这一现象是由多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在整个寄宿选择的过程中,来自家长、学校老师以及学校管理层三方对学生在校外寄宿产生很大影响。首先,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较低,并未意识到学校宿舍对学生学习造成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家长也对当地教育资源持不信任的态度,武断地认为学校宿舍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人身物品安全有不利影响;第二,学生在小学时期因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在当地产生的异化而导致学业成就较低,加之学校教育管理方法的不合理使用,如“分班制”导致的学生内部和教师内部的分层,教师岗位调动等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致使教师对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问题选择采取消极应对的策略;第三,在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大环境下,学校管理层为减轻学校负担,以消极应对学生寄宿选择为策略,积极地在相关政策规定与正常教育教学之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学校以满足学生在外租房住宿的期望为策略,这既符合了农村寄宿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又降低了学校运行以及管理的相关费用。通过调查,作者认为学生在外租房这一现象实则是当地的义务教育政策异化、教育萎靡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