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着强烈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陆源输入有机碳是湖泊有机碳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河流水体中的有机碳主要包括颗粒有机碳(POC: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和溶解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两种形式,是陆源植物碎屑和土壤有机质组成的混合体。揭示入湖河流有机碳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有助于揭示湖泊流域陆源输入有机碳的全貌,为研究湖泊有机碳循环提供基础数据,为深刻认识湖泊碳循环过程和制定合理的富营养化防控策略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选取抚仙湖与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和典型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冬、夏两季表层水体样品,通过对水体有机碳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抚仙湖和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有机碳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和认识:(1)抚仙湖入湖河流DOC含量季节性差异明显,而POC含量季节性变化较小。冬、夏季水体DOC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79~38.02 mg/L和1.79~5.41 mg/L,POC含量分别为0.22~2.68 mg/L和0.10~2.75 mg/L,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抚仙湖入湖河流DOC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2)抚仙湖入湖河流水体δ13CDOC、δ13CPOC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夏季河流水体δ13CDOC、δ13CPOC主要变化范围分别为-12.6‰~-25.5‰和-12.3‰~-25.5‰、-23.2‰~-27.0‰和-24.2‰~-27.2‰。河流DOC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POC主要来源于土壤侵蚀和植物碎屑输入。(3)滇池入湖河流有机碳含量季节性变化较小,冬、夏季河流水体DOC、POC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9~7.11 mg/L和2.73~5.14 mg/L、0.13~0.83 mg/L和0.20~1.09mg/L。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滇池各入湖河流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4)滇池入湖河流δ13CDOC季节性变化较小,冬、夏季河流δ13CDOC变化范围分别为-20.1‰~-35.8‰和-20.6‰~-33.3‰。河流δ13CPOC冬季较夏季偏正,变化范围分别为-17.5‰~-29.0‰和-24.4‰~-30.5‰。河流DOC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POC主要来源于内源有机质和C3植物碎屑的输入,C4植物碎屑的输入也可能是部分河流的重要来源。(5)抚仙湖与滇池入湖河流的污染类型不同,抚仙湖入湖河流主要属村落农田污染型河流,DOC主要来源于流域土壤侵蚀、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POC主要来源于植物碎屑输入和土壤侵蚀;滇池入湖河流属城镇污染型河流,水体有机负荷较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及藻类的光合作用是其水体DOC的重要贡献源,POC主要来源于内源有机质和C3植物碎屑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