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因相变材料DTC具有调温功能,本文从主动调控路面温度以减少路面病害的角度出发,通过在温拌沥青混凝土中分别掺入不同掺量的相变材料DTC,对其调温及路用力学性能研究。首先,通过红外光谱试验得出温拌剂和相变材料DTC未发生化学反应,说明制备温拌相变沥青混凝土的方案切实可行。其次,通过设计室内调温试验、试验路段测试试验,结果表明:DTC能延长沥青混凝土温度到达环境温度的时间,且掺量越大,延时越长,当掺量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相变材料DTC具有调温功能,本文从主动调控路面温度以减少路面病害的角度出发,通过在温拌沥青混凝土中分别掺入不同掺量的相变材料DTC,对其调温及路用力学性能研究。首先,通过红外光谱试验得出温拌剂和相变材料DTC未发生化学反应,说明制备温拌相变沥青混凝土的方案切实可行。其次,通过设计室内调温试验、试验路段测试试验,结果表明:DTC能延长沥青混凝土温度到达环境温度的时间,且掺量越大,延时越长,当掺量为5‰时,延时30min,因此建议测试力学性能的试件保温时间应在规范基础上至少增加30min;24h内,气温在-8℃~-20℃之间,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掺DTC路面的平均温度较未掺DTC路面高,起到对路面温度调控的作用。最后,通过小梁弯曲试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小梁三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不同DTC掺量对温拌相变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低温性能:随着试验温度降低、DTC掺量增加,小梁的最大抗弯拉强度、弯拉应变降低以及弯曲劲度模量增加;对于高温性能:随着试验温度升高、DTC掺量增加,动稳定度呈现减小的趋势;对于水稳定性能:随着掺量增加,残留稳定度逐渐减小,当掺量为5‰时,与未掺时相比,降低了 7.8%,随着掺量增加,劈裂强度比先增大后减小,当掺量为3‰时,劈裂强度比达到最大值,为93.4%;对于疲劳性能而言,考虑冻融作用对疲劳性能影响:分别在未冻融、冻融5、10、15次作用下进行试验,其中冻融15次、掺量为5‰时,对疲劳性能影响最大,与未冻融、掺量为0时相比,疲劳寿命降低了 87.36%,损伤发展阶段的损伤速率增加了 12.14%;考虑老化作用对疲劳性能影响:分别在未老化、短期老化、长期老化作用下进行试验,其中长期老化、掺量为5‰时,对疲劳性能影响最大,与未老化、掺量为0时相比,疲劳寿命降低了 75.56%,损伤发展阶段的损伤速率增加了 5.43%。综上所述,虽然增大DTC掺量会提高调温性能,但是会引起高温、低温、水稳定性及疲劳性能下降。因此考虑路用力学性能、调温性能的基础上,建议DTC掺量为2‰—3‰。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物理、力学等很多学科中很多问题的控制方程为非线性微分方程,所以非线性方程求解的研究工作就显示出了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成为应用数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期发展的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方法中,Hirota双线性导数法和广义双线性方法是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有效工具.本文中基于Hirota双线性导数法和广义双线性方法研究了若干非线性微分方程的lump解、
热电材料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它是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各种热能和电能相互作用的材料,在有效解决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层状Na1.4Co2O4作为一种典型的氧化物热电材料,具有绿色环保、污染小、抗氧化等优点,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采用自助熔剂法制备Na1.4Co2O4多晶粉体,通过箱式电阻炉二次烧结制备Na1.4Co2O4陶瓷块体,然后
矩阵的二次特征值反问题广泛应用于诸多学科领域,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二次特征值反问题的研究对其它学科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对于二次特征值反问题,有一种解法是把原来的二阶反问题降为一阶反问题进行求解.但这种方法会破坏原问题中矩阵的特殊结构.本文主要利用矩阵分解的方法研究二次特征值反问题,分析最佳逼近解,并对二次方程的系数矩阵进行修正分析.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二次矩阵方程MXΛ2+CX
非线性可积系统在物理和数学领域非常重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专家和学者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并利用不同的有效方法得到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精确解.精确解在许多方面广泛地扩展了非偏微分方程的研究领域.诸多方法中Hirota双线性方法和广义双线性方法在呈现孤子解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双线性方法,研究高维非线性发展方程(NLEEs)的几类精确解,即通过求解NLEEs所对应的双线性方程,
随着能源利用的急剧增长,褐煤这种年轻的煤炭资源逐渐走向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褐煤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了解这些褐煤的理化性质对高效利用低阶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选取我国不同地区的六种褐煤,对褐煤进行程序升温4℃/min,终温900℃的条件下缓慢温和的热解反应。并通过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热重,在线气相色谱,XRD,FTIR等相关仪器对其进行表征探究不同地区褐煤理化性质的特征。后
近年来基于化学和生物分析的微型系统受到广泛的关注.在这些微型系统中常常使用生物流体,而这些生物流体多数为粘弹性非牛顿流体,具有复杂的模型和流变行为,可以用简化的Phan-Thien-Tanner(PTT)模型描述.本文对高Zeta势下平行微管道内单层和两层流体系统的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研究.对单层流体系统,其中充满导电的粘弹性流体,用PTT模型本构方程来描述,在压力、电场力和磁场力混合驱动下流动.对
MIG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将MIG电弧作为热源将金属丝材熔化,根据模型逐层堆敷形成金属零部件。与其他增材制造技术相比,MIG电弧增材制造技术设备简单,价格较低、且使用广泛,在制造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基于MIG增材制造技术将5356铝合金丝材作为填充材料,研究单道单层成形特点、单道多层成形规律及机理,利用该技术实现曲面体的增材制造。基于KUKA机器人及Sprut CAM离线编程软件搭建了铝
Fe-Ga-Al合金是比Fe-Ga合金力学性能以及机加工性能更加优良的磁致伸缩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本文主要研究了Al元素添加对铸态Fe81Ga19合金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Al元素在Fe81Ga19合金中的最佳成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稀土元素Ce和Tb的掺杂对铸态Fe-Ga-Al合金微观结构以及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在测量Fe81Ga19-xAlx(x=0~18 at%
布敦岩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逐渐开始有广泛的应用。其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耐疲劳性能、耐微生物侵蚀特性已在业界形成过了共识。但其低温易开裂特性仍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沥青混凝土低温开裂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宏观力学试验及相关指标进行的,而对于沥青混凝土低温开裂过程及其内部孔隙结构变化对其低温开裂性能的影响却鲜有研究。本次研究以施加长短期老化、紫外老化、冻融及盐冻融循环等路用条件的布敦岩沥青
Mg基储氢材料Mg2Ni合金因其理论容量高(理论电化学容量为999 m Ah/g)、质量轻与资源丰富备受关注。但Mg基储氢材料的室温容量较低,吸放氢动力学性能与循环稳定性较差、易粉化等缺点,使其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而较于Mg基储氢合金,已投入生产使用的La Ni5合金则具有常温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的优点。因此,对Mg2Ni合金以摩尔比1:5的比例微量添加La、Ni元素进行合金化并对各组分合金进行快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