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动态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其目标资本结构的选择成为一个动态过程,信息不对称等市场缺陷因素的存在使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偏离于目标资本结构,因此企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地调整资本结构,以达到最优状态。调整成本的存在对公司的金融政策以及之前实证结果的解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动态资本结构理论,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近十年来的数据,采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调整成本对中国上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其目标资本结构的选择成为一个动态过程,信息不对称等市场缺陷因素的存在使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偏离于目标资本结构,因此企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地调整资本结构,以达到最优状态。调整成本的存在对公司的金融政策以及之前实证结果的解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动态资本结构理论,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近十年来的数据,采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调整成本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行为的影响。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文章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使用布朗运动
其他文献
公司治理一直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又是个推陈出新的话题。相对于股权治理来讲,债权治理还处在被忽视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债权融资不仅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还具有公司治理的功效,债权治理与公司治理绩效存在着密切关系。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处于失效状态,也就是治理效应弱化与恶化的不合理现象,这都表明本论题的研究已提上日程,笔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论述。(1
金融危机和公司舞弊案件的频频爆发使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从毫不相关到“大内部控制论”,从“环境论”再到“嵌合论”,历经漫长的发展历程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成为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的研究趋势。聚焦国内,2007年,公司治理整改专项行动开展,要求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公开发布整改报告。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颁布,要求企业管理层编制内部控制有效性自评报告并聘请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和组织相继颁布了内部控制框架和指南,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这些法律法规中均指出了内部控制不再是仅仅限于传统的狭义的会计控制,也不再只属于会计或审计领域应该关注的问题,而是应从更加广义的视角去研究内部控制问题。而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自身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它更加接近于现实的前提假设使得其理论深入到各个学科和领域,而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领域其成果最为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由于内部控制缺失、失效引发的财务舞弊、经营失败案例的曝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时间,内部控制似乎成为企业财务数据准确性、经营可持续性的衡量标志和一道保护伞。我国也适时的建立起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引导上市公司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各日常工作活动中,外界很难直观的观察并判断内部控制实际水平的高低,因此,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维
自愿性信息披露包括公司的财务和发展等相关信息,它由公司的管理层自主提供,属于强制性信息披露规则要求之外的信息。作为一个整体,自愿性信息披露深化并补充了会计信息。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才开始自愿性信息的披露,尽管披露的水平不断在提高,但披露的总体状况仍然不尽人意,应该想办法进一步提高。本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研究公司治理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但随着新《公司法》、《证券法》、新会计准则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间的企业并购、股权收购、债务重组、企业联营和合营等资本运作行为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加准确地对标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就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众所周知,价值评估需要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来支撑,自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出现后,理论和实务界都似乎找到了更加适合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和体系,因为EVA指标正是由于其价值创造理论而被广泛接受的。从2
股利政策作为现代财务理论的三大“谜题”之一,即使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由于新异象和谜题不断出现,始终未能总结出一个理论完整地解释股利政策的效果。为此,财务学家孜孜不倦地更深入研究和发展新的股利理论,他们发现虽然逐渐放松多项理想假设,但始终坚持“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忽略了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可能对股利政策产生影响。Shiner(1984)认为,未来的模型只有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更科学的解释股利“新
伴随着企业伦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意识到了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谁是利益相关者”、“如何区分各类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属性”、“利益相关者是否应参与企业的共同治理”是争论的焦点。但是,不管如何争论,在特定时间内企业的经济总量是固定的,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改革深入和我国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亦随之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上市公司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均把握机会实现自身发展,大多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的高增长。然而高增长却掩盖了企业累积的信用风险,负债比率不断上升。一味追求速度无限的增长不仅不会增加企业价值。相反地,由于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的企业资源紧张及能力不足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倘若此时管理者不能有效防范由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应用会计手段或者通过规划交易来调整报告盈余,向市场传达企业有良好业绩的虚假信息,达到误导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决策的目的.作为会计学研究中的核心课题,学者普遍的研究表明企业无论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管理层为了达到融资资格或契约条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以我国2004-2010年A股连续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讨论了企业当期债务变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