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3月“11超日债”发生实质性违约以来,截至2019年2月28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共发生277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合计1507.35亿元,涉及发行主体117家。2014至2016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数量逐步上升。2017年我国信用债违约数量出现短暂下降,表明我国债券市场经过2014至2016年违约风险的有效释放后,2017年违约风险有所减小。2018年债券违约又开始频发,违约债券数量与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步入2019年,我国信用债券违约依旧呈现频发趋势。从历年违约主体的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占据多数,同时民营企业违约债券只数与债券违约总金额也最高。2018年以后债券违约为什么又开始频发?违约主体中,民营企业为什么占据多数?债券违约的成因有哪些?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2018年债券违约比较典型的民营企业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从当下宏观经济环境、煤炭行业现状、公司战略与企业财务状况以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分析其2018年下半年债券连环违约的原因。以往针对民营企业债券违约的案例研究中,分析违约公司财务状况,多以案例公司自身历年财务数据纵向研究为主,鲜有将违约民营企业与同行业国有企业进行对比。作为A股煤炭行业唯一的民营上市公司,本文在分析过程中还将运用对比分析法将永泰能源与煤炭行业其余25家上市国企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得出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更易发生债券违约的一般性原因。通过永泰能源债券违约成因的分析及总结,本文得出以下启示:第一,民企的战略发展不宜激进,应当理性;第二,民企要合理投资,避免盲目跟风;第三,民企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第四,民企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匹配企业发展规模;第五,民企要关注外部宏观环境与行业发展;第六,民企的利益相关方应协助民营降低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