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片面追求速度快慢,转而朝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换以及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节点。各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与城市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经济发展侵占生态空间、工业扩张破坏生态场所、人口膨胀污染生态环境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及相关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经济重要中心和生态保护屏障,在中国各方面发展中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评定为国家级发展战略,2021年10月,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政策,随后沿黄各省各市各县通过不同方式认真落实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和文化的方案。定量评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时空变化及其与经济的协调关系将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支撑。研究从区域主体功能角度出发,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1991年到2015年黄河流域二十五年间八省份642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1991年到2015年黄河八省生态价值水平波动上升,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二者相关性显著。空间上黄河流域单位面积生态价值呈南高北低特征,生态价值呈东低西高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南低北高、东高西低的特征。(2)2009年以前研究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2009年到2015年两者的协调度有所上升,流域内经济有序科学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趋向和缓。(3)1991年流域内1.9%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1.4%的生态经济弱协调发展,96.7%的生态经济失调发展;2015年区域内6.4%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7.8%的生态经济弱协调发展,85.8%的生态经济失调。协调发展区域集中在以黄河流域各段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重心带;弱协调区域在各省均有分布,且非常零散;失调地区分布广泛,集中在上游区域的生态保护区和中游区域的重点能源矿产富集区。(4)黄河流域1991年到2015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度的全局自相关值在0.26—0.53之间,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集聚程度日趋增强且平稳发展。高-高集聚区主要集聚在青岛、郑州、西安、西宁等核心城市周边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盟,且集聚区域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低-低集聚区主要集聚于黄河上游地区,分布于青海南部及陇东南区域。(5)通过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得出25年间工业化程度、消费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一直是影响黄河流域及不同流段生态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的关键因子,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协调性主要受社会、经济、人文因素的制约,且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形成是各种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有助于深入分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经济协调性的差异性,为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基于上述内容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同区域应遵循其主体功能,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生态经济协调推进路径;提升省内协调度的同时促进省际、流域段间协调度的提升;稳健科学的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从而推动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以后,围绕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如何理解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进行访谈,为“新时代、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成为“新教师”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续的基础,21世纪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对生产、生活空间的需求猛增,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转变以及高强度的土地开发,致使生态空间被挤压,生物多样性功能衰退、全球气候变暖、森林资源锐减等一系列生境问题涌现,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日益凸显。汾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第二大流域单元。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被提出,在此背景下对汾河
学位
近年来,小多边主义成为地区安全合作领域的新兴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探讨小多边主义合作的起源与发展,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为例分析小多边主义合作在美国“印太战略”上的实践以及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主导在亚太地区建立小多边合作机制的直接原因,在于拉拢盟友和伙伴国家试图遏制中国地区影响力的不断上升,而根本原因则在于美国地区霸权的衰落以及其在亚太盟友体系的缺陷而不得不采取次优的合作方式来弥补。尽管小
期刊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石墨烯衍生物的一种,其是在石墨烯碳原子环状结构的基础上连接一部分亲水的官能团(如羟基、环氧基和羧基),因而在水中具有了较好的分散性。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目前GO在石墨烯纳米材料中应用最广、影响最大,是该类纳米材料的代表。然而,由于大规模的生产,GO的应用也随之不断增长,其可能以各种形式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并达到显著水平,成为潜在的污染物。本研
学位
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是推动目的地品牌化的重要途径。基于拓展的MOA模型,运用SEM分析方法,从动机、机会、能力、品牌认同等方面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动机层面,责任感、自豪感、个人获益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会层面,政府支持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影响显著;能力层面,自我效能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品牌大使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介检验显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日益完善,城市群在不断推进城市化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城市群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也必然伴随着城市综合效益的变动。在深入认识分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特点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对其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干预、引导,可以促使城市群空间结构实现要素优化与重新组合,进而实现城市群整体综合效益达到最优的理想目标;通过分析城
学位
大同市不仅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经济体,同时也是首都北京的西大门,北京西路沙源的必经之路。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北京市人居环境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大同市承担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高低可反映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劣变化,而土地利用变化可直接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因此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大同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不仅能够为北京沙尘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同时能够为大
学位
旅游-经济-环境系统是多层次复杂巨系统,三者在区域发展中彼此制约。旅游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能够为旅游长远发展提供动力。经济和环境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经济对环境具有胁迫效应,而环境若遭到破坏则会对经济健康发展产生约束。旅游与经济的健康发展都需要有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区域旅游—经济—环境三要素只有发展相协调,才能推动各地区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本文以山西省的11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熵
学位
气候变化会影响全球大气循环和水量分配,而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山西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区。人地矛盾驱使下,盲目追求增加产量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缺水。此外,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用水的过度消耗,必然会挤占生态用水,给生态环境安全带来压力,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功能的正常运行。本研究以潜在蒸散为基础研究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为区域作物合理布局提供参考,对协调区域经济、资源
学位
黄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摇篮,更是我国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珠江、长江等其他流域的经济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较脆弱,因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黄河中下游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带动。黄河中下游地区草原、沙漠、山川等自然资源富集,民俗文化、遗址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业可成为拉动黄河流域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内能。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