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植物适应性进化和精油资源利用探究——以西藏拟南芥和青海龙蒿为例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gn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对该地区的植物适应性进化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至关重要。而最近发现的模式植物西藏生态型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Tibet-0))被证明是一个较为古老和分布海拔最高的拟南芥生态型,作为植物学研究体系最成熟的模式植物,西藏拟南芥的发现将为青藏高原地区的植物表型适应性以及分子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模式系统和参照。另外,精油作为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性功能和广谱抗菌活性,对生长在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的植物精油资源的药用挖掘也一直是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将通过开展西藏拟南芥的同质园实验和其基因组水平上功能编码基因的正选择分析,以及青海龙蒿(Artemisiadracunculusvar.qinghaiensis)的ITS序列分子鉴定和精油的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研究,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的植物适应性进化和精油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
  1.本文选取了中国西藏(Tibet-0)、新疆(Xqh)、陕西(Scg)、重庆(Ctl)、江西(Jnf)、南京(Jnj)、美国(Col)和非洲佛得角(Cvi)共8个生态型拟南芥进行了同质园实验研究。在拉萨同质园生境中,西藏拟南芥的表型性状与其它生态型拟南芥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藏拟南芥表现为莲座叶直径最小(7.86cm),株高最矮(16.42cm),基部莲座分枝数最多(3.31枝);莲座叶数最少(9.40片),起始抽薹时间最早(45.40天),起始开花时间最早(57.00天);种子千粒重最重(0.02407g),单株种子产量最高(0.0455g),当年结实种子的萌发率最低(5.00%),根据这些表型差异可推测西藏拟南芥在其原产地生境比其它生态型拟南芥具有较高的相对适合度,以及早花和深度种子休眠介导的生活史调控策略促进了其对青藏高原短生长季节的适应性。对拉萨同质园生境中拟南芥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莲座叶数、抽薹时间、开花时间和基部分枝数对西藏拟南芥的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累积解释率为73.05%)。另外,结合拉萨和室内同质园实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遗传因素显著决定了基部分枝数(F=49.909,P<0.001),表明西藏拟南芥已形成了稳定的基部多分枝遗传调控机制。因此,西藏拟南芥进化形成了植株矮小、基部莲座状多分枝、早花和深度种子休眠的表型特征,促进了其对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2.利用PAML中的分枝位点模型,对西藏拟南芥(Athaliana(Tibet-0))基因组水平上与其它19个生态型拟南芥和外类群琴叶拟南芥(A.lyrata)互为单拷贝直系同源的5611个编码基因进行正选择分析。共检测到65个正选择基因(ω>1,P<0.05),对这些正选择基因在拟南芥信息数据库(TAIR)进行GO注释发现,这些基因主要介导了植物逆境响应、生长发育、DNA或RNA表达调控和生理代谢过程。例如介导逆境响应的抑制转录后沉默基因SGS3,钙信号传导基因BAG6和IQD20,免疫识别基因LOX5和LYK5等;介导生长发育的抑制分枝基因MAX4、种子休眠基因DOG1、根系发育相关基因CASPL1A1、XEG113和SIEL等;介导DNA或RNA表达调控的复制因子亚基RFC3、线粒体RNA编辑基因MEF3和PPR19,去甲基化作用基因HDP2和tRNA硫醇化修饰基因CTU2等,介导生理代谢的糖蛋白代谢基因HEXO2和FUC1,抗氧化损伤基因GSTU8等。而结合其中27个正选择基因的相关分子机制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参与了拟南芥的逆境抗性。因此,与植物逆境响应、生长发育、DNA或RNA表达调控和生理代谢相关基因的正选择突变可能促进了西藏拟南芥对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3.基于青海龙蒿(A.dracunculusvar.qinghaiensis)的ITS序列构建的NJ树发现,青海龙蒿与龙蒿复合群中各物种构成一个并系分支,可为青海龙蒿的分子鉴定提供一定依据。利用水蒸馏法提取青海龙蒿地上部分的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精油的化学组成,发现青海龙蒿的精油含量为0.67%,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占精油化学成分中的60.88%。精油中含有大量单萜类化合物(42.12%),主要化学成分为桧烯(19.19%)、β-松油烯(8.94%)和4-萜烯醇(3.83%),以及含有多种低浓度抗菌成分。利用琼脂扩散法对13种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筛选,发现青海龙蒿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酿酒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L/ml,对藤黄微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0μL/ml。精油浓度为10.00μL/ml时对这7种病原菌表现出中度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04-13.59mm。同时,浓度为1.25-5.00μL/ml的精油与浓度为15.00μg/ml的抗生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或两性霉素B)对不同微生物菌株的抗菌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可为青海龙蒿的抗菌药用资源开发提供前期基础。
  综上所述,本文以青藏高原地区特有分布的模式植物西藏拟南芥(A.thaliana(Tibet-0))和蒿属植物青海龙蒿(A.dracunculusvar.qinghaiensis)为研究材料,初步揭示了西藏拟南芥矮小多分枝和生长周期短的表型,以及分子水平上的抗逆适应性进化;结合ITS分子序列对青海龙蒿进行了辅助分子鉴定,对其精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发现青海龙蒿精油含有高比例的桧烯,以及对7种常见病原菌具有中度抗菌性,可作为潜在的抗菌药用资源,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的植物适应性进化和植物精油资源利用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其他文献
谷物食品是人类最重要的主食和膳食营养的来源。已有研究表明谷物是较好的丝状真菌固态发酵培养基,固态发酵是有效的提高谷物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性的手段。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隶属于蘑菇属,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目前关于巴西蘑菇和双孢蘑菇的研究主要围绕栽培及其子实体,尚未发现将这两种菌接种于整粒的谷物培养基上进行固态发酵
学位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s)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Cys的超家族蛋白,能够通过巯基的螯合作用结合金属离子发挥解毒功能,通过巯基的氧化作用消减ROS降低对细胞的氧化损伤,同时参与必需金属离子的平衡代谢调节,在细胞增殖、凋亡、衰老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由于缺乏细胞壁,对外界环
衰老是老龄化社会持续关注的社会和经济学问题之一,也是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国际医学学术界公认:生命最可怕的对手是衰老,衰老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是众多疾病的高风险因素。过度老龄化问题是对世界人口的另一个严重威胁。医学界将衰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前者是事物存在的规律,是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后者则由各种内外因素使生理发生变化,导致疾病发生,加速衰老。病理性衰老是抗衰老医学预防的重点,
学位
飞蝗Locustamigratoria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细胞色素P450存在于细菌、原生生物、植物、真菌及动物等多种生物体内,参与生物体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细胞色素P450作为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酶参与植物次生代谢物、杀虫剂等外源物质的代谢.本文利用RNAi、Real-timePCR、HPLC、UPLC-MS等多种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对飞蝗细胞
学位
RNAi(RNA interference)是dsRNA介导的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RNAi技术自发现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近年来国际上普遍认为基于RNAi的害虫防治技术在植物保护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昆虫RNA干扰效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一技术在害虫控制中的应用。影响RNAi效率的因素有很多,dsRNA在血淋巴和中肠液中的稳定性是影响RNAi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本文重点
学位
目的:核糖体合成调节蛋白1(human regulator of ribosome synthesis 1, RRS1)是参与核糖体生物合成的重要蛋白,其主要功能是招募5SRNP的各组分(RPL11、RPL5及5sRNA)进入初期核糖体,参与Pre-rRNA的加工并调控核糖体的生物合成,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RRS1在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
学位
中心体作为动物细胞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及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其在细胞中的数目较稳定:间期一个分裂期两个。中心体在细胞间期和分裂期担负的作用不同:细胞间期中心体对于维持细胞的极性、细胞形态及细胞的运动至关重要;分裂期主要参与分裂极的形成以保证遗传物质准确分配到子代细胞中。中心体畸变尤其中心体数目扩增(中心体扩增)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影响巨大,往往会导致细胞分裂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导致染色体无法正常分配到子代
学位
灰胸薮鹛(Liocichlaomeiensis)是我国特有珍稀鸟类,仅偶见于我国四川省中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的少数山区森林中,因种群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和生境破碎化严重被IUCN列为全球性易危(Vulnerable)物种。为加深对该物种的认识,本论文自2016年至2017年,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区和四川省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对灰胸薮鹛的鸣声和活动区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学位
本文以树麻雀(Passermontanus)为对象,通过研究四川盆地内、外种群形态特征差异与遗传结构,探讨四川盆地的陆地岛屿效应。我们测量了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558只成年树麻雀的7个形态特征并对其与海拔、纬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1)按照地理区位划分的四川盆地北部、西部、东南部以及四川盆地内等多个树麻雀种群在体质量(P<0.05)、翅长(P<0.01)有极显著差异,跗跖(P<
学位
花臭蛙(Odorranaschmackeri)隶属蛙科(ranidae)、臭蛙属(Odorrana),是中国臭蛙属中分布最广泛的物种。该物种在皖南与凹耳臭蛙、武夷湍蛙、大绿臭蛙等物种同域分布。为比较分析小尺度地理格局中,不同物种对景观及其变化的响应策略。本实验利用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皖南花臭蛙6个局域种群132个样本的遗传变异初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同域分布的其它蛙类进行比较分析,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