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问题行为作为目前中学课堂教学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问题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初中生的平均年龄在12岁至15岁之间,初步进入青春期阶段,是一个既充满希望、生机活力,又充满苦恼、困惑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接近或开始成熟,其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矛盾较多、情绪较不稳定的时期。面临学业的压力,初中生的不良情绪又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易使他们在课堂中产生各种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也有别于小学生和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来说,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层面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管理目标、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要求由关注问题转向关注生长,由强迫控制转向民主交流,由外部惩罚转向内部激励,真正体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的问题,如果关注不够或处理不好,不仅会引起师生间的冲突和课堂纪律问题,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要营造一个人文的课堂教学环境,改善师生双方的课堂生活质量就必须尽量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生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进入人生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主要表现为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生理上的影响使初中男生和女生的性别差异表现的很明显,因此,本文以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对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堂中的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引起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行为的基本方法。文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探讨初中生思想品德课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在这一部分界定了初中生思想品德课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其次,分析了判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时间与地点、事件性质、发生频率、教师态度。最后,提出了判断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标准和特征。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初中生思想品德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分别是:本文将初中生思想品德课课堂问题行为分为道德方面的问题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行为这两大类。本文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处理初中生在思想品德课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即根据初中生的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到解决的办法。首先,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之下,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其次,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分别从思想品德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两方面进行改进。再次,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师和学生的家长的联系,实现家校合作。最后,笔者从净化社会教育风气入手,提出营造良好的学政社会氛围、创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三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