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类以小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自身免疫系统活化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道是最早受累及的内脏器官,而消化道受累最常见的部位是食管。本课题通过利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获得研究对象食管动力学参数,分析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食管动力学特征,探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食管运动障碍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发现病变和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从2011年06月至2014年0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20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参数:食管上括约肌平均残余压力和基底压力、食管下括约肌平均残余压力和基底压力、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及腹部长度、食管远端收缩积分、食管收缩前沿速度、食团内部压力、无效蠕动次数及整体食管运动结果;并收集研究对象临床参数:性别、年龄、病程、食管症状、抗Scl-70抗体、血沉、肌酶谱(包括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胸部X线情况等。分析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食管括约肌压力差异、食管体部运动参数差异、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食管运动障碍与临床参数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食管上括约肌平均压力、食管上括约肌基底压力、食管下括约肌平均压力、食管下括约肌基底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0.492;0.520;0.054);病例组与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全长及腹部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20),病例组食管下括约肌长度与腹部长度明显缩短;病例组中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下括约肌全长及腹部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0.277;0.387),说明两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无明显差异;病例组与对照组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平均值)和食管收缩前沿速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01),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无效蠕动次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食团内部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出现食管体部运动障碍与抗Scl-70抗体阳性呈正相关性(P=0.005),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食管运动障碍与其性别、年龄、病程、肌酶谱及血沉无相关性(P=0.603;0.989;0.573:0.759;0.335),这五项临床指标均不能预测及评估食管受累及情况。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胸部X线有典型异常改变,但与食管体部运动障碍无相关性(P=0.486),故不能反映食管受累及情况。病例组中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食管动力比较,无症状患者食管体部运动障碍阳性率未低于有症状患者(P=0.131),说明症状为患者主观感受,不能真实评估病情。[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体部纤维化、唾液分泌障碍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食管体部受累及食管高分辨率测压结果具有特征性改变:100%无效蠕动或频发无效蠕动并食管蠕动减弱。系统性硬化症抗Scl-70抗体阳性是食管体部运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危险度是抗Scl-70阴性患者的1.9倍。对于未出现皮肤典型表现但抗Scl-70抗体阳性者,无论有无食管症状均可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测压结果示食管体部运动障碍者提示早期系统性硬化症,应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