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以德国教育家爱德华·斯普朗格为代表的文化教育学派提出了“教育是一个文化的过程”的命题,拓宽了教育视野。在这一背景下,文化育人成为了大学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学科是大学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也理应承担起将先进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教育使命。但是,在育人功能作为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同时,大学学科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故而,为大学更好地履行文化育人使命,有必要进行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本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角着手,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分析、比较研究和个案分析的方法,探讨大学学科文化育人的一般规律,旨在倡导积极发掘自然科学和技术各学科文化的教育价值,以有助于大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同时注重凝练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的文化精髓,为大学生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创造条件,从而将大学生培养成既掌握专门知识又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才,以期对改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脱节的现状,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所启示。本研究首先对学科、大学学科与大学学科文化进行理论分析,在揭示学科知识形态和组织形态之“两态”互动的本质基础上,形成了对包括学科文化主体、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规范体系、行为习惯与文化场域的大学学科文化的新认识,从而根据“要素一功能”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大学学科文化育人功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本研究重点论证了大学学科文化在理想人格塑造、价值取向引导、思维方式培养和行为方式规导四个维度上所具有的育人功能,继而分析了育人功能实现的内在机理、机制与途径,并且分别从微观和中观层面分析了大学中不同学科文化育人功能的差异性及其表现。再次,本研究在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认定了大学学科文化功能,提出了包括分界、凝聚、规约、知识生产和育人功能的大学学科文化“新五功能说”,并分析阐释了除育人以外的四项功能所具有的协同育人效应。同时,本研究还探讨了社会文化对大学学科文化育人功能的影响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中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文化影响大学学科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表现。最后,对大学学科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功能优化的路径选择。